content

巴黎市集 找尋庶民味

作者:韓良憶  2010-03-12 17: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韓良憶,生長於臺北,目前定居荷蘭,寫作、翻譯、閱讀和烹飪是生活重心。喜歡逛傳統市集,偏好慢步調的旅行;不旅行時,愛在家附近散步。本專欄有她的全球行腳,以及在歐洲的樂活記事。


巴黎的美感無所不在,包括市集上農產的配色與排列,養成了人們對食材的尊重,以及對時尚的品味。 攝影/韓良憶

早已數不清究竟造訪過巴黎多少次,雖然不像在那兒念過書或工作過的朋友那樣,老愛情意綿綿地說「回」巴黎,而不是「去」巴黎,然而每當我和別人聊起在巴黎的點點滴滴,卻也常常會感受到一股衝動,恨不得立刻動身再赴斯地。

巴黎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了我?說來也好玩,最主要的竟然不是博物館裡的世界文化瑰寶、塞納河畔宜人的風光,更不是精品店的潮流時裝、限量手袋,而是擺在街頭或廣場上的傳統生鮮農產市集。

其實,不只是在巴黎,不管在臺灣或海外,不論到哪個陌生的大城小鎮,只要有傳統市集,我都一定設法抽出時間上菜場,就算不買什麼菜,逛逛、看看也好。這當然跟我是個愛吃鬼這件事脫不了關係,此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只有在市集,身為旅人或遊客的我,可以親身體會到異地的庶民氣味,窺見當地日常生活的鱗爪,偶爾心頭甚且會湧現「生活在他方」的錯覺,竟以為自己也是當地居民了。這種確切而踏實的生活感,是在風景名勝、博物館、名牌店乃至百貨公司都找不到的。


巴黎人上市集採買很重「地域性」,不會遠征他地,這種忠於鄰里的購物習慣,造就巴黎市區處處有市集。 攝影/韓良憶

巴黎市集亦然。在這裡,與你產生互動的,是克勤克儉、天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便得出門擺攤的市井小民,他們面對的顧客誠然有像你這樣的巴黎過客,更多的卻是真正生活在這裡的人,也就是巴黎市民,而這些市民跟你一樣,規規矩矩地在攤前大排長龍,這時你或會覺得,誰說巴黎人傲慢、不守秩序?這會兒大夥兒不全乖乖地排隊,沒有人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因為大家都明白,美食要靠好食材,而好食材是值得等待的。

當好不容易輪到你的時候,小販雖然只能從你這個生面孔的手上賺到幾文薄利,卻往往不像精品店員那樣用勢利的眼光打量著你,如果你敢發問,從食材叫什麼名字、該怎麼挑怎麼煮,他們都有問必答,不會因為你只是「遊客」而不理不睬──當然啦,前提是你的法文得夠好,或者對方的英文、中文還行,不過,後者的機率不大就是了。

是以,這幾年只要到巴黎,倘若時間有限,僅能匆匆佇留個兩三天,我鐵塔可以不爬,羅浮宮可以過門而不入,市集卻是非逛不可。可以說,一直要到我在市集上與巴黎人摩肩接踵時,才終於感覺到自己終究來到那較不「觀光」、屬於尋常市民的巴黎!

我所熟悉的幾處巴黎市集,多半是歷年來在那兒租屋居游時,住所附近的傳統市場。好比說,我如果住第六區,最遠步行到隔鄰的拉丁區買菜,住瑪黑時,就近到巴士底廣場附近,我可不會挽著菜籃,搭著地鐵上菜場,按照我一位久居巴黎朋友的說法,那樣,「很不巴黎」。

這位朋友告訴我,巴黎人上市集採買很重「地域性」,他們習慣在住家一帶採買日常食品,少有人會拉著菜籃車橫越半個巴黎,只為買一袋洋蔥、兩條魚或三塊牛排,那些在家附近的菜市就有了,何況光顧賣菜的皮耶、販魚的薩伊德已經很多年,大夥都是熟人了,去買個菜還可順便跟老朋友聊個天,交換一下食材資訊和鄰里動態,如此濃濃的人情味,千金難買,大夥何必舍近求遠?

這樣忠於鄰里的購物習慣,也造就巴黎市區幾乎處處有市集,除了週一市場公休日外,天天都可以買到新鮮的蔬果魚肉,久居臺灣的人可能會說這沒什麼了不起,到了歐洲會發覺,週日有市集真是功德一件,因為即使在繁華、觀光業發達如巴黎,大多數商店在星期天安息日都不營業,餐廳也未必開門,這時農產市集便成了愛逛愛吃的遊客的好去處。何況,到市場走上一圈,觀察一下最常見、價錢也最經濟的食材是什麼,它們十之八九是當令的農產,待會兒進餐廳,就點這些食材烹飪的菜色吧。

来源:聯合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