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芷明:尊敬生命關注死刑(圖)

參加世界反死刑大會的著名法國漢學家侯芷明教授認為,中國公民正在開始覺醒,關注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尊敬人的生命是建立民主社會的基礎,而沒有民主的社會不可能廢除死刑。


侯芷明(Marie Holzman)女士(網路資料)

第四屆世界反死刑大會上週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著名法國漢學家侯芷明教授不僅自己積極參加了會議,而且推薦幫助很多中國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在記者對她的採訪中,她首先對記者介紹了這個對於中國人還比較陌生的大會,然後介紹了她對時下在中國社會中的死刑問題看法。侯芷明教授說:「這次來的有一位著名的律師,名字叫江天永,是一位非常勇敢、出色的維權的律師。他本人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但是他自己也承認,自己對這方面沒有很多的經驗。所以他就簡單地對我們介紹最近在中國的死刑的情況如何,比如說二零零八的楊佳的案子如何。但是同時他強調了一件事情,有關中國死刑的數字是一個絕對的國家機密。他說,大約除了一兩個高級領導人,可能沒有人能夠暴露這個數字。」

侯芷明教授說,儘管如此,現在在中國社會對於死刑的看法還是有了一些變化,「現在中國社會開始有明顯的變化。有一位記者參加了這次會議,他是熊培雲先生。熊培雲先生最近寫了一本書叫做《重新發現社會》。我覺得重新發現社會這個題目提得相當好。現在中國正在重新發現社會,正在重新討論社會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所以我可以說,我比較樂觀。因為現在中國的公民社會慢慢地從一個很長時間的沉默中,正在恢復向比較活躍的思考。有關死刑問題也是這樣。」

對此,侯芷明教授具體解釋說:「比方說,楊佳的案子,很多人都積極參加討論,認為他不應該被槍斃。還有前幾年殺了一個老闆的民工王炳宇不應該槍斃等等。過去你殺了一個人,你就得槍斃,現在這個原則已經不存在。很多中國人發現,比方說民工,如果犯了某些罪,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值得同情,和值得社會的理解。我不是說所有的犯罪份子都值得同情,但是有的人,在某種情況下就必須要考慮他們犯罪的原因。判罪是應該的,但是判死刑是不能夠判的。」

侯芷明教授認為,廢除死刑涉及的是對於每個人生命的尊敬。「因此,尊敬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我們不從這一點開始,我覺得中國永遠不可能民主化。相反來說,如果中國不民主化,估計也不會廢除死刑。」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