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是一個補丁才花銀五兩的節儉皇帝

道光皇帝是清朝12位皇帝中最為節儉的一位皇帝。

道光即位後,很想有一番作為,重塑「康乾盛世」。可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百弊叢生,要振興祖業,當從何入手呢?道光思來想去,認為祖宗入關前的淳樸節儉習俗,已在入關後的腐化奢靡中喪失殆盡,現在國庫空虛,而文官武吏、民間閭裡,卻竟相崇尚奇技淫巧;若不力戒奢靡之風,長此以往,其國將不國。道光決定先從矯正人心風俗入手,倡行節儉,使臣民「返本還淳」,從而使倉稟充溢,國庫豐贍。於是,他以新帝詔旨形式頒發了著名的「聲色貨利論」,闡明聲色貨利為害之大,「常人惑之害及一身,人君惑之害及天下」,關係到大清王朝的生死存亡,要求為官從政者不為聲色貨利所誘,嚴格「檢束身心,摒除聲色」,力崇節儉,恢復培養淳樸作風。

道光提倡節儉,杜絕奢靡,並非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是採取措施,見諸行動,並躬親實踐,身體力行。終道光之世,朝廷治國方略雖然不同時期各有側重,但道光皇帝卻一直把倡節儉、杜奢靡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唸唸不忘要求臣民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為物慾所誘,居處勿為淫巧所惑」;對大小文官武吏要求更是嚴格,諄諄告誡他們要懂得「一絲一粟皆出於民脂民膏」,應是格外珍惜,處處要「務存儉約之心」,千萬不要為聲色所迷惑,為貨利所引誘,忘乎所以,胡作非為。

道光本人在身體力行倡節儉、杜奢靡方面的示範作用可謂帝王中之少有。

在飲食上,皇帝照例每餐至少有二十幾個菜餚,道光認為這樣過於靡費,下令裁減,每天多者准令做四個菜,有時甚至只要一碗豆腐燒豬肝。道光的節儉讓管御膳房的官員們叫苦不迭,因為皇帝越是鋪張,他們才越有機可乘,有油水可撈,只一碗豆腐燒豬肝,實在是無法虛報冒領。道光在飲食上如此節儉,朝廷官員起初將信將疑,可是經兩次宴請後,就知道這不僅是做樣子了。

道光初年曾兩次「大宴」群臣。一次是皇后生日,道光設宴賞賜內廷諸臣。有緣赴宴官員都以為皇后生日,皇帝不會馬虎潦草,定可一飽口福。豈料道光早有諭令備宴官員:皇后千秋慶宴,只准宰豬兩頭,用打滷麵招待群臣,其餘概行裁減。搞得赴宴文武官員哭笑不得。另一次是大學士長齡平定回疆叛亂,監押叛亂首領張格爾班師回朝,道光親御午門受俘,隨後在萬壽山玉瀾堂擺宴慶功。文武百官以為此次平定回疆,皇上心裏高興,該會好好慶祝一番。可是,開宴後,群臣誰也不敢動筷,原來每張桌上只有幾碟質低量少的小菜,若一齊動手,立時就會菜光碟淨,無奈,只好陪著道光喝兩盅酒了事。

此後,文武百官始通道光節儉不虛。為表示緊跟皇上,上朝時個個都裝出節儉的樣子。當道光問頗受寵信的大學士曹振鏞在家吃雞蛋要花多少銀子時,曹振鏞竟謊稱自幼患有腹脹氣滿的毛病,生平從未吃過雞蛋。道光竟信以為真。

在服飾上,道光也一反歷代皇帝特別講究服飾以示尊貴的傳統,厲行節儉,不事浮華。其改制罩衣和補綴套褲兩事,為晚清士大夫廣為傳誦,影響頗大。

道光即位後,內務府上衣監因為清代皇帝冬季常穿珍貴毛皮罩衣,遂為他準備了一件黑色狐皮罩衣。黑色的毛皮綴在上好的鍛子麵料上,顯得雍容華貴,典雅莊重。道光見到那件罩衣後,以為狐皮是獵獲野物所得,緞子為百姓辛勤製作而成,緞子當比孤皮貴重,罩衣將四周緞子顯露其外的「出風」部分純係裝點好看,毫無實用,即傳令內務府改制,四周不許顯露多餘緞面。道光的節儉使長期貪污中飽的內務府官員們早就大為沮喪,趁此次奉旨改制罩衣欲撈點油水,遂上奏說「改制罩衣,需銀千兩」。不料弄巧成拙。道光聽說改製件罩衣竟要如許銀子,當即改變主意,傳諭說:「改制花費既多,著暫免,此後新制,概無出風。」隨後又將此事諭知入值的軍機大臣,致使京城大小官員從此穿的毛皮罩衣不再敢有「出風」部分。

清人服飾以袍褂罩身,褲子極少外露。道光為了節省,長年多穿舊褲,日久膝蓋處先行磨破,就令內務府差人補上一塊圓形補丁。朝廷官員歷經多次親身體驗,已深知道光節儉之實,為了顯示自己不負聖望,也在盡力「節儉」,遂不管褲子是不是破了,紛紛在膝蓋處打起補丁來。有的顯赫近臣,還趁在皇帝面前跪拜時,特意露出膝蓋處補丁,以邀道光嘉獎。有次,一位寵臣在跪拜時補丁外露,節儉得入了迷的道光竟在金鑾殿上和他拉起了家常,問他那塊補丁用了多少銀子,這下可把那位大臣問傻了眼,因為這補丁本是打得皇帝看的,哪裡曉得需銀幾何!沉思良久才試著說「須銀三錢」。他滿以為這下總可以堵住道光嘴巴了,不料道光竟感嘆地說:「外間補丁,真正便宜,朕這內府,一次補丁竟須銀五兩。」在場文武官員目睹這一切,暗笑不止,心想皇上那五兩銀子恐怕大多還是裝進了內務府官員的腰包裡。當然,誰也不會道出這其中的奧妙。

在內廷後宮的需用品方面,道光亦概行節省儉樸,力戒奢靡浮外。在即位之初,道光即頒發詔旨,令各地督撫、將軍破除舊例,「一應貢獻,概行停止,即食品也不准進呈」。可是,不要說新帝登基改元,即使平時也要定期向皇帝進奉貢物,這在封建時代已成定例,各級大小官員無不借徵求貢品之機,大肆搜刮,中飽私囊。現在是新帝登基,豈可錯過良機?雖然皇帝詔令停止貢獻,其心裏到底怎麼想,地方並不真正瞭解,因而儘管「不准貢獻」的聖諭煌煌,但各地貢品依然源源進京。道光面對現實,只得再頒詔旨,謂「各地貢品一項,其例應貢者,著准進呈」,同時強調其「可刪者,即行刪去,不必拘定舊例」,嚴禁大小官員藉機任意增加貢品。至於那些可有可無,或僅為供觀瞻,供娛樂,有助浮華一類的貢品,則嚴令「永行停止。」

為了表示自己提倡節儉,杜絕奢靡的決心,道光在詔令停止和嚴格限制各地奉獻貢品的同時,採取了一些切實的措施。他決計不再像先帝那樣南巡北幸,以免擾民傷財;實在難免之行,如出巡盛京拜祭祖陵等,則三令五申要經辦官員及沿途各地務必「力從節省,摒絕繁文縟節」,一經發現有「糜費虛文之弊」,無論何人,「必重懲不貸」。他將大批宮娥採女放還出宮,令后妃以下悉行屏去繁華裝飾,衣食用度概從樸實。他詔諭嗣後皇子皇孫婚儀一切從儉,即其福晉娘家陪送嫁妝,亦不得以奢華相尚,其所陪送嫁妝如有靡麗浮費之物,一經發現,不惟將原物擲還,還要交部嚴加議處。

道光裁減奢靡浮華之物的措施十分具體,對御用必備品也不例外,一切以儉樸節省為原則。他登基後,內務府按慣例為他準備了背面刻有「道光御用」的硯臺40方,道光知道後,認為一人如何能用40方硯臺,傳諭留下兩方,其餘分賜內廷諸臣。他得知御用硯臺有專門地方常年備制後,詔令此後勿須再常年備制貢品硯臺。御用毛筆歷來都是用世所罕見的剛銳的紫色兔毛特製,稱為「紫毫」,極為珍奇貴重。道光知道後,認為紫毫筆既然如此珍貴難得,何不改換為普通臣民常用的「純羊毫」或「羊兔兼毫」呢!他即命此後不再徵用紫毫為御用毛筆,公務採用民間毛筆即可。如此儉樸,在歷代封建帝王中可真是罕見。

道光在位三十年,他始終如一地倡行節儉,力戒奢靡,甚至有老而彌篤之勢,可是,其效果應該說是甚微的。當時的清王朝,統治階級已腐敗不堪,不僅宗室貴族、皇帝國戚奢侈淫逸,各級文武官員更是營私舞弊,弄虛作假,瞞上欺下,恣意搜刮,大肆揮霍,盡情享樂。所以,儘管道光躬行節儉,力戒奢靡,表面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治階級上層的一部分人,多少遏制了部分奢侈腐化之風的惡性發展,但終究難以實現其令滿洲臣民「返本還淳」、規復祖宗盛世舊規的願望。況且,時勢業已大變,傳統的節儉觀絲毫無助於起弊振衰,大清王朝不可避免地在衰敗在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