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匾額

匾,又稱匾額、扁牘、牌額等。「匾」字的古字為「扁」,《說文解字》釋:「扁,署也。署門戶之文也。」據清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稱,早在漢高祖六年,蕭何就題蒼龍、白虎二關之匾了。

匾多為木製,也有綢質的。匾的第一大特點就是它的協調、教化作用。在封建社會,除他人表彰的匾額外,更多的是他人所賜或自製的匾。

古代的匾還體現了古代文化的儒道互補精神,蘊含著天人協調的文化思想。這類匾多在學府書院、風景名勝,和起居休憩之所,如「南天門」之類。

匾在內容上還集中地體現了古代文化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在形式上,匾額比同類文化載體碑刻使用面廣泛;與對聯比,既可和對聯一起使用,又可單獨使用,且有對聯沒有的表彰作用。

本文留言

作者王傳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