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民工子女何去何從?

春節本是孩子們開心歡鬧、期待下學期開學的時候,但這個春節,北京卻有為數眾多的一批農民工家庭在發愁:孩子的「下一個學期」在哪裡?

2010年6月之前,北京市的朝陽、石景山、昌平、大興、豐臺等區將完成面積不等的動遷。據不完全統計,有30所以上的打工者子弟學校將消失或搬遷,其中正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超過1萬名。

師生難舍淚眼汪汪

今年1月18日,是騰龍打工子弟學校的最後一天。

「那天校長通知我們,學校已經解散,教師自謀出路,1月23日前學校全部清空。有的教師捨不得孩子,都流淚了。學生、家長都不知道接下來往哪裡去。」該校老師曹靖華說。

與眾多將拆遷的打工者子弟學校一樣,騰龍學校在2009年秋季學期開學初就接到朝陽區教委公告,由於即將拆遷,學校不能按學期收費,而要按月收費。原來的600多名學生中陸續有人被家長接走,但仍有500多名孩子留在學校,參加期末考試。

新校址20多公里遠

「新校址離現在的學校有20多公里,那麼遠叫我們怎麼去?旁邊的學校也都拆了,這要孩子去哪上學?」一位來自河南的農民工激動地說。

1月19日上午9時,朝陽區另一個鄉——崔各莊鄉政府召開了拆遷學校校長會,告知北皋實驗學校、育英學校、崔各莊實驗學校等八所打工者子弟學校將被拆遷,並要求他們在2月28日以前騰退全部校舍。

「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不知道孩子春節過後還能否上學。」育英學校一名學生的家長劉女士很憂慮。她的兒子剛入校就讀一年級。

校方也對此表示不滿。「1月15日剛放寒假,2月28日就要求騰退完畢,我們對此難以接受。」桃園學校的王校長說,「我們的教學設備根本沒時間賣掉,我們對教室的裝修也沒有得到任何補償。」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韓嘉玲說:「不少打工者子弟學校存在校舍簡陋、教學水平不一、師資力量不穩定等問題,但它的存在彌補了正規學校的教育空缺,是當代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特有的產物。」

韓嘉玲認為,鄉鎮政府能力很有限,只協調流動兒童入學證明等工作;而區縣政府教育的部門是統籌教育工作的,怎樣消化這些學生,區政府應全盤考慮,應該在拆遷後把由此失學的學生就近安排到區內其它學校。而不是把找學校的責任扔給家長。

被政府遺忘的一群

「我們倡議政府更認真地考慮,拆遷對巨大的農民工群體、打工者子弟學校的孩子們,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志願者方潔說。

打工者子弟學校教師張樹軍說:「我們希望透過媒體呼籲,應該為拆遷學校的孩子在公立學校預留座位。孩子是最重要的。」

辦學12年的育英學校校長說:「現在我們感覺政府忙著拆遷,這一大群農民工子女被暫時遺忘了。我們特別希望政府能關注孩子們和(打工者子弟學校)老師的去向,即使只是關心一下我們也特高興、特滿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