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評論中國減持美國債券

 2010-02-18 21: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中國大量減持美債的消息傳出後,香港的一些評論認為,這可能是中國做出的商業投資決定。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中國真的企圖以拋售美債的方法來懲罰美國的話,將是「損人不利己」的做法。

*日本成為頭號美國債權國*

美國財政部在剛過去的星期二公布,中國在去年12月向市場拋售了342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使到中國擁有的美國國庫債券總額下降至7554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在12月增持了115億美元債券,總額達到7688億美元,躍升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

*李巨威:市場上沒有其他選擇*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李巨威對美國之音說,從經濟角度分析,在目前的國際投資環境下,如果中國不把資金放在美元資產的話,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

李巨威說:「我覺得這次中國賣出美國債券,主要的都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從經濟上看,整體上並無太大的影響。因為中國賣了美國債券後,中國的資金需要購買其他投資工具,除非她決定持有人民幣。如果在現階段不是決定持有人民幣的話,究竟中國會在市場上購買什麼呢?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的選擇並不多,如果是黃金的話,以目前價格這樣高來看,並不是好的選擇。」

李巨威說,其他國家的債券也可以作為替代的投資目標,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替代美國國庫債券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地位。

*美國債券較穩定*

李巨威說:「全球所有國家的債券來說,美國債券在市場上的表現較為穩定,可信程度高。美國始終是一個大國,雖然美國目前不斷發債,不過美國債券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地位。當然,其他國家發行的債權也有她們的地位,譬如說,英國、澳大利亞、日本與中國的債券。問題是它們的可信程度與目前的投資慣性,投資者始終把美國債券視作為投資上的龍頭,其他債券都只是跟隨著美債的表現來發展。所以美國債券在全球市場上擁有指標性的地位。」

*鄭宇碩:兩敗俱傷機會非常低*

在過去幾個月內,美中兩國在對臺售武、歐巴馬總統接見達賴喇嘛等多個問題上出現摩擦。在中國國內也曾經有人提出使用所謂「金融核彈」對付美國,就是在市場上拋售包括美國國庫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以經濟手段向美國實施報復。不過,長期研究美中關係的香港城市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鄭宇碩對美國之音說,美中兩國在講求關係穩定的大環境之下,雙方清楚知道對方的底線,也需要對方在一些國際問題上給予合作,因此發生這種「兩敗俱傷」的機會非常低。

鄭宇碩說:「這樣做將立刻導致金融市場的混亂、美元貶值、美國國債的價值下跌,立刻蒙受損失的也當然包括中國在內。」

*信報:損人不重但絕不利己*

香港信報在星期四發表的社論認為,中國大手沽售美債將導致外匯儲備即時貶值,認為這種帶有濃厚民族主義色彩的抗美手法「損人不重但絕不利己」。社論說,自從 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開始之後出現巨額財赤,美國國債不但繼續廣受歡迎,更成為資金避難所。中國不斷增加購入量,人民幣匯率更返回盯住美元的日子,結果令中國再度成為華府指控操縱匯率、人為地壓低匯價的罪魁禍首。信報社論認為,「除非中國能夠找到外匯儲備多元化、非美元化的途經,否則購買美債只能酌量減少但不可能大幅調低。」

*南華早報:金融報復成功率低*

香港南華早報在星期四的報導引述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分析員王晴說,這是一個符合商業常理的投資決定,「因為中國為了減少投資風險而希望把資金作多元化投資」。但是,該報的商業評論認為,中國在現實中將不能以大量拋售美債來向美國發動金融報復。因為消息傳出後,各國的投資機構將會採取措施,保障本身的資產免受貶值。如果中國企圖影響美元匯價,歐洲與日本的央行將會拋售本國貨幣來穩定美元匯價,導致人民幣兌各主要貨幣匯價出現大幅度上升,直接打擊中國的出口貨品。

*文匯報:投資行為不應政治化*

政治立場親北京的香港文匯報在星期四的報導評論當中說,持有美國國債是各國政府對其投資行為一個判斷與選擇。報導認為,減持美國國債是平常的投資行為,媒體及市場不需要過度地來解讀,更不應把這種投資行為政治化。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