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追討中國買家210萬港幣

日前,蘇富比拍賣公司,在香港對兩名積欠交易款項的中國買家提起訴訟,他們去年10月各拍得五件中國畫和1只古董香爐,共210萬港元(27萬美元)。這些層出不斷的市場糾紛凸顯,國際拍賣公司今後可能得審慎研究與新興中國買家的應對之道。 藝術品市場作為收益頗高的市場之一,其漲幅有時堪比投資房產或洋酒名表等資產。近年來,向海外拓展也是中國藏家參與藝術品投資的趨勢之一。據"金融時報"報導,蘇富比曾表示,來自中國買家的業務額在過去三、四年間「輕鬆翻倍「,中國的收藏家尤其在某些拍賣類別中(如中國藝術品)佔高達60%的銷售量。 「多人對在海外拍賣會上競拍產生興趣,但他們並不習慣海外的條款及條件。」富比亞洲區首席執行官秦凱文表示。資料顯示,自2006年起,蘇富比被迫在香港提起10年來的首批催款訴訟,雙方最後達成和解。 相較國外拍賣行進行的催討訴訟。中國拍賣市場「三角債「的奇怪循環依然盛行──拍品賣出收不到錢,買家買到東西不願結帳,拍賣行寧可墊付也不敢催帳。 原因在於藏家通常是「買家「和「賣家「,拍賣行需要徵集藝術品,也需要上拍藝術品,兩邊都不能得罪。且總有買家藉故拖延付款,以減少流動資金,也藉此避免拍賣公司下次不收貨,因此將拍品「寄存「在拍賣公司等待2次上拍,直接獲取利潤。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