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

日本自從公元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以後,國勢逐漸強盛,因為看到西方列強在中國獲得不少利益,日本於是也希望在中國佔有一席之地。由於朝鮮(韓國)的地理位置正好可以當做日本向中國大陸擴張的橋樑,所以日本就一直在等待機會侵略朝鮮。

一八九三年,朝鮮發生內亂,朝鮮政府請求廷出兵鎮壓。日本方面覺得這正是入侵朝鮮的大好機會,日本政府藉口清廷出兵,也派遣軍隊進入朝鮮保護日僑。清廷建議中日兩國同時撤出朝鮮,卻遭到日本的拒絕。雙方僵持的局面,持續到第二年七月底,這時日本海軍突然襲擊中國海軍,又向在朝鮮的中國陸軍發動進攻,這場中日之間的戰爭終於爆發了。

九月中旬,日本軍隊進一步向朝鮮平壤發動了猛烈的攻擊,中國統帥葉志超缺乏領導能力,戰略布局錯誤,兵餉和武器也不夠,結果中國軍隊紛紛敗退,日軍奪取平壤。接著,日軍在黃海挫敗清廷的北洋艦隊,並且在山東半島登陸。到了一八九五年一月,日軍攻下威海衛。

清廷只好與日本求和談判,結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不但賠款,而且還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後來俄、法、德三國從自己本身的利益出發,不甘心被日本獨佔遼東半島,進行干涉,結果中國以白銀三千萬兩向日本「贖回」了遼東半島。

一八九四年是陰曆甲午年,所以這場戰爭,歷史上稱為甲午戰爭。這場戰爭,助長了日本的野心,也決定了未來四十年,中國不斷受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悲慘命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