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還做過什麼?

1月17日是趙紫陽逝世五週年。按常理,可以適用"蓋棺論定"這句古語了。但由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國情,對趙的功過遠未能"論定"。大陸如此,海外也如此。

據報導,忌辰這兩天,北京有約200名民眾到趙府弔唁,還有一些人如鮑彤、丁子霖被明令禁止前往。可見當局依然視趙為"分裂黨"的罪人、極危險的異類,而一些民眾則以之為改革的功臣、民主的鬥士。評價迥異。

作為言論自由兼以民主法治為核心價值的國際大都會,本港固然不乏趙的支持者。但在對中共持批評態度的港人中,無論堅決反共的人士或僅屬許家屯所謂"拒共"的人士,都未必全盤肯定趙之為人。例如時事評論家兼學者古德明,即以《趙紫陽還說過什麼》為題在《蘋果日報》上撰文,該文開門見山地寫道:

去年五月,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親友出版了他晚年的所謂回憶錄《改革歷程》,書中力言"鄧小平的民主只是空話,西方議會民主才是中國必須走的路";今年一月初,趙紫陽舊部杜導正又出版了《趙紫陽還說過甚麼》,錄下趙紫陽對"黨國領袖盡說空話"等的評論。

但這兩本"回憶錄",其實應該正名為懺悔錄。假如你不明白,那就請看看趙紫陽還說過什麼話。

下面列舉了1987年1月和1989年3月間,趙宣揚"四個堅持",反對西方民主的言論。以及此前的1984年和1986年,他攻擊胡耀邦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對其被迫下臺頗有點幸災樂禍意味的話語,顯示了趙仍獲鄧信賴而處當時得令之際的另一副面孔。

對此,該文借古喻今,舉出東晉末葉"作法自斃"的重臣劉毅,和武則天朝被"請君入瓮"的酷吏周興的事例,與"六四"後失勢的趙作對比,從而得出結論:

趙紫陽不是戈爾巴喬夫,只是周興、劉毅一類人物。"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我希望國民不要再為趙紫陽嘆息甚至譜寫頌歌。權力鬥爭總有敗北的一方。讀史需要一雙明鑒的眼睛。

古德明的觀點無疑引人深思。事實上,趙紫陽被打入冷宮之前,不僅說過極左的話,而且做過害人的事。尤其是50年代在廣東,他作為陶鑄一手提拔和倚為膀臂的少壯派,在歷史上留下了並不光彩的篇章。

先說土改。50年代初主政廣東的葉劍英思想較開明,針對粵省毗鄰港澳且華僑較多的特點,主張以較平穩的方式進行土改。他委派童養媳出身的中央候補委員李堅真主持試點,不亂關濫殺地主。但趙從河南調來後,即向北京告狀指廣東做法"右傾"。於是毛很快將葉調京坐冷板凳,讓黨內地位遠在其下的陶鑄取而代之。陶撤換李堅真而重用趙,大刀闊斧,殺人立威,使土改進度大大加快,大得毛的歡心。

結果是人血染紅了陶、趙的頂子,未幾陶擢升中南局掌門人,下轄兩湖、兩廣及河南五省區;而趙則成粵省"一哥"兼中南局書記,為全國"最年輕的省委書記"。

對於廣東土改歷史,80年代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的楊立,在其所著《古大存沉冤錄》中有較翔實的披露。陶、趙掌權的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事後在報告中,也供認"對敵鬥爭講究策略差,造成地主大批自殺,有些地方對中小地主打擊過重,因而遺留問題很多,不滿層很大",甚至"打擊了一些在戰爭年代曾經支持和幫助過我黨的民主人士和開明紳士,錯殺了不少知識份子。"這筆帳趙脫不了干係。

如果說地主屬於"民主革命"對象,趙紫陽下重手乃其"黨性"使然(趙之父在家鄉河南也未能逃脫被鎮壓的厄運);那麼,幾年後他追隨陶鑄對一大批資深共干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便純粹出於爭權奪利,互相傾軋,不能拿什麼"黨性"來做藉口。

上述古大存是原籍廣東、海員出身的中共元老,延安整風時期曾獲毛信任。他負責審查陶鑄老婆曾志一度脫黨的歷史,因有疑點而遲遲不予解脫。到1958年反右之後,陶鑄以反地方主義為名對之報復,將時任副省長的古和馮白駒兩人打成反黨集團頭目(馮在海南率瓊崖縱隊堅持武裝抗日及反蔣長達18年)。此期間,趙緊跟陶之部署,無情地整肅大批廣東籍的幹部,罷官撤職者比比皆是,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數。古、馮二人最後含冤去世。

此案到80年代初複查,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建議趙迴避,但趙堅持陶鑄與自己均無過錯。若不是由於古的夫人資歷特深,尤其延安時期跟蔡暢與鄧穎超等中共最高層"大姐"過從甚密,"夫人外交"起了作用,才總算排除了趙的阻撓,使古的冤案最終得以完全平反。

因此,儘管趙在70年代中葉的四川享有"要吃糧,找紫陽"的美譽,廣東人卻忘不了他自50年代初土改起至60年代中葉主政期間欠下的舊帳。

古語有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趙晚年失去自由,能夠反思中共的問題,所說的話畢竟不無可取。如果文革前他害過人,作過孽;那麼幽禁15年,也算是遭了報應。所以,就讓其"咸與維新",或者亦無不可;若將之比作武則天手下的酷吏周興、來俊臣,似乎有點失之過苛了。

但另一方面,對趙的"前科"隻字不提,"一床錦被遮蓋",一味為之唱讚歌,甚至將其捧上天,就叫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並不可取。倘屬美、英、海外"不明真相"的外國學者,則因其資訊不足情有可原;如屬國人則理應力求防止以偏概全、被人誤導。

近日《炎黃春秋》刊出田紀雲寫的長篇回憶,縷述趙自75年復出至89年被貶,14年間若干利國利民的政績;另有個別曾受惠於趙的高幹子弟亦撰文稱頌彼之功德,此誠然可視為人之常情。其內容只要實事求是並無編造,也無妨看作一家之言以補正史之不足,供研究者參考。

不過,說歸齊,中共建政一甲子,纍纍罪惡滿九州島。儘管總帳要算到毛的頭上,有的帳如"六四"則攸關"鄧大人",可是,正如俗語所說:"冤有頭,債有主",一人做事一人當。趙自身的責任豈能完全忽略不計?

所以,古德明雲"讀史需要一雙明鑒的眼睛",信焉。

10-1-22修訂

本文留言

作者張成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