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不打不罵如何成材
來美國前,我就對美國人不打不罵,卻能教育好孩子這一點很好奇。在美國,體罰、言語羞辱或其它手段,造成孩子身體或心理傷害,當事人要受法律懲罰,父母當然不能例外。
成材,不僅僅指學業上的成就,應該包括廣泛的含義:遵紀守法、誠實誠信、禮貌修養、團隊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
最近瑞和可心陸續參加一些課程,讓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幼兒教育老師,以及更多家長。每個孩子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能自覺自理,可是我家幾個調皮小子特費勁。教育幼兒對我來說是新課程,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第一課:尊重他人。
在美國,個人及其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從小遵從規矩,不至於讓一些壞習慣長大後害人害己。
孩子從會講話開始,最重要學的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幫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與別人一起玩,都需要徵求別人的意見,對父母也是這樣。
美國人對於外人的隨意觸碰會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認為是侵犯。所以小孩子也被教育不可以隨意觸碰別的小朋友,更不可以推擠別人,不禮貌和有傷別人的話語也是絕對禁止的。
未經許可,不能觸動別人的東西。這一點可嚴格了,父母發現小孩有這傾向立刻嚴肅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而且會教孩子請求主人的許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習慣了。父母和老師還不時提醒孩子咳嗽要掩住嘴,打噴嚏要掩鼻子,不得隨地扔垃圾,做錯事道歉。
第二課:謙讓分享。
謙讓和團隊協作精神是美國人特別注重提倡的良好品格,這也需要從小培養。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遊樂場所,"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師和家長常提醒孩子的話。即使只有兩個小朋友,也要排隊輪流。
還有,在教室裡,老師即使有多餘的蠟筆,也不會都分發給小朋友們,而是有意放置有限數量在一張桌子上,讓同學們輪流使用,學習分享。
第三課:哭鬧無效。
以前孩子一哭,我就忙著滿足他們的要求。可是老師提醒說,這樣做孩子就習慣於用哭鬧與你交流,而不是心平氣和講道理,在公共場所孩子也會這樣鬧,你很難堪的。
我常見到父母嚴肅地對吵鬧的孩子說:"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類的話。如果孩子為達目的而哭鬧,他們可能會讓孩子哭很長時間而不讓步,堅決制止孩子使用這種方法。課堂上也是如此。所以美國人的孩子很少哭鬧,他們從小學會講道理。
第四課:堅持原則。
不打罵孩子,要糾正不良行為,培養好習慣,大人需要特別的智慧和耐心。比如要求小孩收拾地上的玩具,大家一起唱:"Clean Up,Clean Up,Everybody,Everywhere"。小孩只有整理乾淨這一套玩具,才可以進行下一個節目。同時,離開座位時,也需要把椅子推回原來的位置。
如果孩子不守紀律咋辦?父母和老師需要探索有效辦法,如沒收心愛玩具,不可以參加下一個活動。有的被"Time-out",讓違規者在一旁靜坐,小孩的自尊心可強了,這項懲罰特有效。在家裡如果不按要求做事,也可以做"Time-out",呆在一個角落或房間裡(當然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靜),幾分鐘後結束,認錯了,還要求他們繼續把事情做好。
對於一些特別難改的壞習慣和嚴重錯誤,要使用"非常手段"了,比如打手打屁股,讓孩子感到痛,但絕不可造成身心傷害,(不宜在公共場所使用)。當然,還要賞罰分明,如果孩子表現好或改正錯誤,得到的表揚也是特別誇大的,還有獎勵措施。
幼小的孩子畢竟是以父母和老師為大的,如果我們堅持原則,他們終究要服從的。孩子從小,父母就樹立威信,今後才不至於失控。
第五課:樹立榜樣。
教育從牙牙學語就開始了,孩子,說到底是以大人為榜樣,所以父母和老師須以身作則。想像一下,粗魯的大人如何帶出有修養的孩子?
很少見到美國父母喝斥孩子,一位父親叫2歲的孩子把外套脫了,孩子照辦,他認真地說:"Thank you"。父母送孩子到學校,親切地打招呼:"Have a nice day!""I love you!"這樣的好話自然可以雙向、多向傳播。
雖然孩子的言行受到一定控制,但是他們並不呆板,比如3、4歲的孩子上課時,老師鼓勵每個孩子參與發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美國人不打不罵,其實教育出的孩子十分守規矩,服從指令。他們在思想上比較自由,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言行舉止有許多制約。
一些朋友帶孩子回中國,國內的朋友評價說,美國的孩子挺憨的,也有評語說:"有紳士風度"。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