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姓名趣談
幾年前雪城的朋友雪柔(Cheryl)告訴我,她認識一對剛從中國到美國的母女,女兒5歲,秋天上學前班,中文名字叫"都都"- 首都的"都",雪柔告訴孩子的母親,"都都"在中文裡一定是很好的名字,可是在美國上學,若用這個名字,會被取笑。原來,"都都"的發音如英文的 "dodo",是"Dog Poop (狗狗拉屎)"的意思。過去公司的同事Matt的叔叔Joe是國際法的律師,Matt說,Joe手頭的案子錯綜複雜,單單名字就讓他困惑,比如,案子裡有三個名字為"Wei"。我告訴他,同樣的Wei可能是幾個完全不同的字,如:維,微,威,蔚,巍。。。在美國人看來,Wei是同樣的W-e-i組合,難以分辨呢。更有趣的是,Joe曾經接過一個案子,雙方代表分別有姓she 和 he. She在中文姓氏中大約是佘,楊家將之母佘太君的姓,可是she在英文中的意思是"她";而 he在中文姓氏中可能是"何"或"賀",但 he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他",Matt說:"She is a gentleman and He is a lady."(她是紳士,而他是女士。)剛來美國不久,參加大學助教培訓班,小組美國助教自我介紹:"I am Peter, and you can just call me Pete."(我叫彼得,你們可以叫我屁t.)隨即,大夥兒就一口一個"屁t"地叫開了。我暗想,要是他在中國教書,最好還是讓大家叫他Peter(彼得)好些,呵呵!
好友姓朱,zhu音在英文裡和"Jew"最接近,所以,姓朱的好友被稱為"Mr.Jew"(猶太先生)。葛姓的拼音是"ge",美國人常把葛叫做gi,漢語還找不出發gi音的字呢!
有次美國同事Chris說到"鄧"姓,止不住地笑,原來他把"鄧"音發的如"Dung",Dung的英文意思是"糞"。我想了想,告訴Chris,他的名字翻譯成中文,也很搞笑呢,不是嗎,哭你斯,我回道。
曾經認識一位中學生,叫"戴尤",他告訴我,來美國第三天他就給自己起了個英文名字,因為他介紹中文名字時,實在很彆扭:"My name is You, You Dai (You Die)" -- "我的名字是尤,叫尤戴"。中文名先姓後名,美國名,先名後姓,"尤戴"聽起來如"you die (你死)"。
還認識一位名叫"孫淼"的中國人,多麼好的名字,英文被叫做"Miao Sun", "Miao"音如英文的"Mew(貓咪的叫聲)", "Sun"被發成英文裡"太陽"的意思。這麼詩意的名字,到了英文裡,意思變成了"太陽下的貓叫",真個鬱悶。無怪乎,來美國的中國人,常常為自己起個英文名字,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說到起英文名字,切忌譁眾取寵,我記得曾經看到有人用"vampire(吸血鬼)","dreamer(夢想者)","snowman(雪人)"等作英文名字,很不適當呢!
我的英文名字從大學一直用到如今,在大學課堂上,外教為了記住全班同學的名字,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英文名,Alice, Billy, Cathy, Della, Lucy, Anna, Linda, Jane,Shelly,Roger 等等應有盡有。有年先生陪我去中國,和大學同學們聚會,同學們仍然用英文名字呼喚我,先生聽了,說:"It feels like home. 感覺很親切呢!" 同時,入鄉隨俗,先生到中國也有中文名字,我的長輩親戚們可以用中文名字稱呼他。先生每次遇到中國朋友,自我介紹時也用中文姓名。其實大多美國名字,如 Mark,Mike,Tom,Mary, Kay等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但美國很多姓氏不容易念,也難記如"Yachymiak", "Schreier","Ackerman", "Scobby"等等。
我教美國大學生中文,課堂上學生都用中文名字,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學習文化。音譯學生名字的同時,也讓學生選擇不同的組合,比如,姓Schreier的,我用"薛","許"或"徐";名Eileen的音譯可以是" 愛翎","艾靈","愛苓"或"愛琳"等等,把每個名字的含義翻譯給學生,讓學生挑選她喜歡的名字,於是,名字為Eileen Schreier的有了地道的中文名"薛愛琳"。大多美國學生很快就學會聽,說,寫自己的中文名字。名字賦予的意義和動力,可見一斑。
- 關鍵字搜索:
-
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