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東:朝鮮戰爭對中國不幸中的大幸

1950--1953年之間的朝鮮戰爭,中國因為已經被綁在前蘇聯和北朝鮮的戰車上,不得不出志願軍"抗美援朝"。三年戰爭之後,南北朝鮮雙方還是回到了三八線。北朝鮮方面的損失不說,中國方面就死傷近百萬人,而且中國從前蘇聯購買的武器還是用現匯購買的。其實當時中共高層內部已議論說抗美援朝太吃虧了。我記得在朝鮮戰爭暴發後的1951年8月,我作為建國後被選派前往蘇聯留學的第一批學生到莫斯科莫洛托夫動力學院(當時李鵬在此學院學習)等待分配學校時,我們的總領隊錢信忠(中共長征幹部,後衛生部長)就對我們訓話說:"到底是誰在抗美援朝,說句老實話,就是我們中國在抗美援朝。我們是很吃虧的。"2005年,華東師大瀋志華教授送給我一本他寫的"斯大林,毛澤東和朝鮮戰爭"。這本書對朝鮮戰爭作了很詳盡的研究。看來中國為朝鮮戰爭作出的冤枉付出是事實。

但是中國因為朝鮮戰爭而付出的代價並不只是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還有一個無形的代價是:中共失去了"解放臺灣"的機會。這個代價對於中共是巨大的,但對於整個中國和全體中國人民則是不幸中之大幸:1950年初,共軍"解放"了海南島,這其實是進行"解放"臺灣戰役的重要演習。但海南島與瓊州海峽之間的距離遠比臺灣海峽小,因此"解放"臺灣戰役就有海空作戰能力的問題。在1949--1950年度交替時,毛澤東訪蘇已獲得斯大林答應的海空支援。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杜魯門已表示不將保護臺灣。蔣介石則一方面派人(陳毅的親屬)來大陸求和(還夢想搞國共兩黨制),另一方面又派人去日本為他準備逃去的住宅。不料1950年6月朝鮮戰爭暴發了,杜魯門不讓步了,宣布美國第7艦隊兼保臺灣,蔣介石也不求和了。中共"解放"臺灣的計畫吹了,而且一吹一個甲子。

60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顧一下吧:如果當時不發生朝鮮戰爭,中共按原有計畫統一全中國了,今天的臺灣還能成為全中國和海內外全體華人的一塊民主基地嗎?這塊民主基地向全世界表明:中國的"國情"和中國人民的"素質"並不是不容許中國搞民主的。看來歷史沒有依斯大林,毛澤東和中共的意志為轉移。只要民主哪怕在一小塊中華土地上生根,它就會隨著客觀的世界歷史發展趨勢而壯大。今天中共還幻想蠶食臺灣(乃至香港和澳門)的民主自由,但是這企圖注定是不能成功的。看來對於有的歷史事件要作出全面而正確的評價往往得在多年之後。

2010年1月7日於美國費城


本文留言

作者張軼東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