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出現30歲「80後」族群憂心忡忡

今年中國大陸「80後」將首次出現30歲的族群。最新一項調查顯示,近6成受訪30歲「80後」薪資不高,他們恐懼家庭責任,生活品質並不理想。

據人民日報報導,這項調查有近萬人參與。調查顯示,近6成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表示,不能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5成以上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在工作上力不從心;近5成調查對象無房無車,且處於未婚狀態。

這類族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丶上海丶廣州等主要大城市。「80後」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瀟灑」和「任性」。在變化快速社會中成長的他們,同樣承擔著來自現實和思想上的雙重壓力。

調查顯示,將近6成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表示,不能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薪資分析師趙立鵬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目前這類族群的薪資和職位普遍偏低,在物質方面無法支撐家庭丶貢獻社會,久而久之便開始喪失信心。

報導中提到,1家人資公司的資料顯示,月收入在人民幣3000-5000元的人數佔比為31.2%,月收入在1500-3000元的人數接近3成,為28.6%。

趙立鵬表示,這樣薪水想要在京廣滬大型城市「獨立」,顯然不切實際。眼前社會節奏和生活壓力,真正的「獨立」還要遲幾年,35歲會是一個更好的標準。

資料顯示,目前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4成依然是普通員工;2成開始擔任基礎的管理崗位,升任主管;擔任經理職位的比例僅為8.6%,不到1成。

調查顯示,即將年滿30歲的職場人中無房無車的比例為47.9%。此外,有4成以上的該類族群還是單身。

職場分析師郝健表示,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有房有車以及是否結婚,已經不能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獨立」的參考標準。

郝健認為,「80後」所面對的社會競爭壓力較前幾代人高出不少。以前房價還低時可找家裡支援,隨著近幾年房價的高漲,「啃老族」也逐漸淡出人們想法。

婚姻狀況方面,郝健認為,當下社會各種價值觀衝擊著人們的思想,以致「80後」並不會屈服於年齡而結婚。

資料顯示,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工作年限主要分為3-5年和5-10年兩類。將近5成的該類職場人頻繁換工作,頻率達到每年1次甚至更多,顯示該類職場人的工作缺乏穩定,「換領域跳槽」也不乏有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