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用卡濫發成災 引發大量社會問題和矛盾

中國的銀行為了跑馬圈地搶佔市場份額,紛紛降低信用卡發行門檻,導致信用卡濫發成災,在短短六年間,中國信用卡發行量暴增58倍,達到1億7500萬張,並由此引發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和矛盾。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來自中國警方的最新消息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已有6000餘宗信用卡詐騙立案,涉案金額逾4億元人民幣(下同,8244萬新元),信用卡透支詐騙高度頻發,辦卡、養卡已成為產業化。

據悉,央行將於2010年1月開始,在全國開展10個月的銀行卡犯罪整治行動。

有銀行卡專家指出,"卡奴"大量出現,銀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專家分析,一些銀行給消費者強調的是其信用卡能提供較其他銀行更多的額度,並且送禮品,而對於銀行對透支逾期高額罰息則未有全面的風險警示。

記者從深圳某銀行瞭解到,如果信用卡透支2萬元逾期兩年未還,按照該行信用卡的透支利息為日利率萬分之五,按月計收復利,並收取滯納金,按月支付5%的超限費計算,到時還款本金加罰息等共需還近3萬元,並且面臨銀行法院起訴,在未能歸還後將面臨牢獄之災。

在中國許多城市大路邊均設有各大銀行的辦卡攤點,銀行間為爭奪信用卡市場,"圈地戰"愈演愈烈。

近年來,中國信用卡市場在規模上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從2002年開始,中國信用卡業務進入"井噴"時期,每年發卡量增長60-70%。

6年前僅300萬張

在2003年,中國信用卡發卡量才不過300萬張,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用卡已突破1億7500萬張,在短短六年間,內地信用卡暴增58倍。但這爆炸式的增長,也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和經濟犯罪。央行12月初發布風險預警,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4億2500萬元,同比暴增 126.5%。

媒體從上海某調查機構得知,有26.4%的人承認自己每月薪水用到1元不剩,是典型的"月光族"。並且由於對消費、收入以及負債不能很好地調節,有32.5%的人擔心自己會因為過度消費而步入"卡奴"行列。

對於"卡奴"的大幅上升,上海銀監局一人士將其歸咎為銀行的不當行為,稱其接到大量針對信用卡的投訴,部分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就在銀行誘導下成為"卡奴"。

不少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認為,目前許多持卡人多為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自製力較弱,在銀行的誘導下辦理了多家銀行信用卡,獲得了高額信用卡授信,過度消費後無力還款,部分持卡人甚至辦五、六張信用卡,以卡養卡,最終成為"卡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