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午餐肉的故事

作者:黃德瑩  2009-12-22 10: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去年我在美國時,曾經在一份中文報紙上看到過一篇文章稱:由於美國失業率急升,美國大蕭條時期的食品----"午餐肉"又重新抬上了民眾的餐桌。

意思就是說午餐肉是美國人民"困難時期"的食品!

而午餐肉於我來說卻是一道省時省力的美味,時至今日,我依然會不時地煎上幾片,做給兩個ABC吃。

我第一次知道午餐肉已經是六十年的文革後期。那時沒有冰箱,一旦家中突然來了客人,主人家就只有發乾菜掏泡菜壇,能開罐頭的人家是極少的,何況是"肉"罐頭!

有一次我去我的一個親戚家,那家的男、女主人都是"局"裡的工作同志,所以能偶爾分到一些稀罕之物。我記得那天女主人拿著一個小杓子,在一個鐵皮盒子裡舀出一些粉紅色的肉末,和酸豇豆一起炒,我驚問這是什麼好香呀?女主人得意地回答我說:"這是午餐肉!"

從此"午餐肉"這道好菜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間。

後來國家的經濟轉好,市面上各種牌子的午餐肉也多了起來,我也就會時不時地買一些以備不時之需。再後來有了"火腿腸",吃起來味道差不多,開啟更為方便,所以基本上不再買它。只是在餐館裡吃火鍋的時候,間或會點上一盤午餐肉相佐。對於它含有防腐劑是"不健康食品"一說,我以前還真不知道。至於它的"發明"與"發展"我就更不知道了。

看了那份中文報,我才知道這午餐肉原來是紐約人在30年代大蕭條時期研製出來的"作品"!主要材料是豬肉、糖、鹽、水和馬鈴薯澱粉,再加點硝酸鈉以永保肉塊可愛的粉紅色。

據說當年經濟蕭條時期,人們買不起肉。由於午餐肉比牛肉豬肉都便宜,又是熟的打開就能吃,算是物美價廉,所以人們紛紛把飢饉的眼光投在了午餐肉的身上。歷史上曾稱讚它"幫助當年的紐約人渡過了難關"。

後來這種扁鐵皮罐頭的午餐肉在二戰期間,成了美軍的日常食品,並隨著美軍征戰各地而迅速竄紅全球,所以它又被譽為"幫助美國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食物"。

隨著戰後經濟復甦,午餐肉已漸漸從美國人的生活中淡出,主張健康飲食主義者甚至呼籲"消滅"午餐肉(指午餐肉裡含有防腐劑)。

唯今天金融危機重挫經濟,令午餐肉"東山再起"。
提及午餐肉,一個住在紐約長島的主婦說﹕"過去我們吃牛排,現在改吃午餐肉。牛排1磅至少6美元,而午餐肉的價格不到一半,午餐肉就是我們的便宜牛排。"

研究午餐肉歷史的作者布萊克說:"從心理上來講,午餐肉是一種令人(在逆境中)獲得安慰的食物。" 雖然紐約人想起午餐肉,就會想起大蕭條時的顫慄時光。但午餐肉系列產品,仍是美國家庭普遍喜愛的食物,專家評論它能給人帶來"獨特且可口的口感體驗"。所以令它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格外受歡迎。
去年的有一天,我在唐人街的一個雜貨鋪裡,遇到一個熟識的老闆娘,問她"最近午餐肉是不是賣得特別好?"她說"不覺得。一直都是這樣賣著的。"也許對於中國人來講,豬肉做的"午餐肉"比牛肉做的"牛排"更好吃一些,所以也不管什麼危機不危機,想吃的時候就去買。看來美味的"午餐肉"的銷量,也成了判斷美國經濟好壞的指標之一。

午餐肉罐頭在美國大約賣2-3美元一聽,一些既想省錢又想吃肉的美國消費者,都非常喜歡這類食品。特別是依靠政府派發食物券的美國人,更是午餐肉的龐大消費群。所以窮人們聲稱:"午餐肉是我們的牛排"!

沒想到簡簡單單的一道"午餐肉",還有這麼複雜的歷史和"說法"。所以對美國來說,午餐肉不僅僅只是食品,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凡事都有個來歷,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如果今天在中國的超市有促銷小姐邊賣邊吆喝:"買哪!買哪!這是美國紐約人發明的午餐肉哪!......"會不會有人責怪她譁眾取寵亂"吹"呢!

如果真是那樣,就只好打開"筆記本 ",讓那人來讀老太太我的這篇文章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