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開裂大橋曾獲獎 官稱無質量問題(組圖)


裂縫能塞下一隻手


橋欄杆用膠水"糊"上了

在12月8日快報對漢中門橋的第一篇報導中,提到"30根橋欄杆出現裂紋"。昨天,周建平通報,通過現場調查與勘查,發現數量還不止這些。經統計,南側情況較為嚴重,主橋人行道就有39根欄杆的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此外,北側主橋人行道有5根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此外,北側引橋還有11根已開裂。已出現問題的欄杆共計55根,佔到這座大橋總欄杆數一半。

另一個問題是,西北側引道橋臺部位的欄杆脫榫。這主要是因為引橋接坡部分的地基沉降,引起橋頭搭板拉脫,使得欄杆與立柱在連接部位,產生位移。

漢中門橋主體部分是否安全?如果引橋接坡地基繼續沉降,修復之後的橋豈不是又會出現問題?現場記者拋出一串問題。

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郭蘇傑回答,事情發生後,已組織專家多次現場察看,確認主體部分沒有問題,請市民放心通過。而引橋接坡部分,目前已基本沉降到位,應該不會再發生類似情況。

設計施工監理全都有責任

出現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究竟該誰來負責。周建平表示,設計單位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施工的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監理的南京第一建設事務所,這三家單位全都有責任。專家調查分析的結果顯示,橋欄開裂的主要原因在於裝配橋欄時沒有預留合理的縫隙。"漢中門橋南橋樑體澆筑,是在夏天完成的,當時氣溫較高。花崗岩石材做的橋欄與梁體混凝土膨脹係數不一樣,熱脹冷縮,到了冬天一收縮,立柱底部就變形開裂。"他表示,建材本身質量沒有問題。

有媒體當場質疑:連小學生都懂的道理,橋樑設計者和建造者竟會不懂?

"設計方案中也有留縫,但是不夠。"周建平說,調查發現:設計單位對橋樑欄杆的設計考慮不足,而施工單位在欄杆施工過程中,又沒有嚴格按設計來做,原本設計方案中有的一條縫,也被忽略了;而整個過程中,監理單位也沒有認真履行監理職責,把關不嚴。此外,相關管理單位在建設、驗收過程中也存在管理不嚴的問題。

而在糾錯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又再次犯錯。據瞭解,在快報報導之前,12月4日下午,市政監督人員已經發現欄杆開裂問題,責成相關單位修復。但當天晚上,中鐵十五局的施工人員竟然擅自採用建築膠進行處理。

初步損失估算50萬元左右

"我們將對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全市公開通報批評,並記入企業不良信用記錄。"周建平說,企業一旦有"不良信用"的污點,對它今後在南京市場上的發展必將產生影響。

同時,由市政質量監督部門牽頭,建委相關處室、監察部門參加,成立質量問題調查組,按法定程序對此進一步調查。並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責任單位及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他保證,"1月底前後,如何處理會基本有個結果。"屆時,會將相關處理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告。

據瞭解,整個漢中門大橋造價3559萬元,其中欄杆造價92萬元。目前出現問題的55根必須全部更換,初步估算損失在50萬元左右。周建平表示:這筆修復費用政府不會再掏一分錢,全部由責任單位自行承擔。因為新的橋欄材料部分需要加工製作時間,預計下個月底,修復完工。

這座橋竟獲設計獎

記者瞭解到,其實,由於花崗岩與混凝土膨脹係數不同,在橋樑建設中,很少會使用花崗岩做欄杆。"只有小橋才會用,大的橋樑,南京只有漢中門橋這一座是這樣做的。"既然知道花崗岩不太適合大型橋樑建造,為何當初還要選用?有關人士介紹:當初是考慮到整個外秦淮河的景觀,為了與周圍景觀"匹配",所以選用了顯得比較高檔的花崗岩欄杆,但在設計施工中,又沒能考慮週全,計算準確。

讓人更加想不到的是,漢中門大橋改造工程,幾個月前竟然還獲得了"2009年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昨天,記者在"中國南京"及南京市建委的網站上看到今年6月公布的獲獎名單,漢中門大橋改造工程獲得了該獎項的二等獎。

這樣的結果,令眾人覺得不可思議。對此,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太清楚,將詢問負責評獎的部門,如果確有其事,也會進行調查。

新聞回顧: 南京新建大橋開裂 施工單位用膠水糊上

近日,南京耗資5000萬新建一年的漢中門大橋,被市民發現有三十多根欄杆裂開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訴後,施工單位竟連夜用膠水將裂口糊上了,欲蓋彌彰的"傷疤",讓人們驚嘆"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極。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