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天窗,不說亮話

自從歐巴馬同志圓滿結束了對天朝的覲見,神采奕奕、心滿意足地返回美國後,網上關於《南方週末》"開天窗"的議論就一直諤諤然不絕如縷。可我今晚發現,幾乎絕大部分相關網頁都被刪除了。

打開天窗,到底還是沒有說出亮話。

起因是這樣的:這次歐巴馬同志躬身覲見天朝,居然繞開新華社、CCAV等大佬級媒體,指定要求接受《南方週末》記者的獨家專訪。可是採訪的完整內容卻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封殺,未獲批准全文刊發,或者是經過刪減之後面目全非,縮水嚴重,最後只發出來一篇平淡無奇的採訪"簡本"或者叫"潔本"。

《南周》的編輯們一怒之下居然開了個"天窗"--在頭版和第二版最下端的地方留了空白。之後還意猶未盡,分別加上一句改編自"在這裡,讀懂中國"的口號--"不是每一期都有獨家專訪,但是每一週都可以在這裡讀懂中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人物,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讀懂中國。"

報紙"開天窗",是指在實行新〇聞〇檢〇查〇制〇度的國家,報紙排版付梓之前,要送清樣去有關部門接受檢查。如果有當局不喜歡的文章,那麼這篇文章就會被"留中"不發。文章一旦被撤下,再重新補發其它文章的話,一般來說是來不及准點出版的了。這樣,當天的報紙會出現一塊空白。這就是"開天窗"。

在萬惡的舊社會,"開天窗"是在重慶出版發行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報《新華日報》抗議國民黨新聞審查制度常用的手段。


記得好多好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忘記名字了--裡面的周恩來手臂一揮,對《新華日報》的編輯們說;國民黨反動派不許發稿,那我們就開天窗吧!......當時看得我那個熱血沸騰啊,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周總理真偉大!......

在89年夏天那個特殊時候,香港許多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都在報紙上買版面,開天窗。

所幸的是,在這一刻,南周的編輯們也是周恩來的靈魂附體--那我們就開天窗吧!......

《南方週末》作為國內的先鋒媒體,曾被譽為最有良知的報刊,也曾是我這樣的憤青憤中們最喜歡的報刊,因此訂閱《南周》十餘年不間斷。但是讀懂中國不代表讀懂政府。近年來《南方週末》屢遭政府鐵腕整肅,銳氣漸失。思想高度有所降低,影響力自然也隨之下降。


以至於在十七大期間,有這樣應景式的新聞稿:"人民大會堂內,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正在作長達64頁的長篇報告。本報記者捕捉到,兩個半小時裡,人民大會堂場內共響起40次掌聲。而五年前的十六大,這一數字為16次。";


以至於看得我嘔吐不已,血脈賁張之餘寫了一篇文章破口大罵:《<南方週末>:我永遠的痛》。http://user.qzone.qq.com/287022801/blog/1193455411


但是這次事件將讓我重新審視這份報紙。

夾縫中生存,委身是一種藝術。

現在回想起來,她在各個時期的主題口號,不管是"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還是對"正義、良知、愛心、理性"的追求;抑或是後來的 "深入成就深度"以及 "推動時代進步、記錄時代歷程";還是最近幾年的"在這裡,讀懂中國",都緊扣著時代的脈絡,讓人感喟不已。

在這裡,讀懂《南周》;在這裡,讀懂"天窗";在這裡,讀不懂中國。





當年《新華日報》的"天窗"












89那一年香港報紙的天窗(怕被和諧,模糊處理)











南周的天窗(一)(擺在自家客廳的茶几上拍的)











南周的天窗(二)











南周的天窗(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難得清醒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