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家訓》 :從個人修養到民族文明
朱熹《家訓》是關於治家、修身、處世的家教經典。《家訓》以樸實精闢的語言,提出了每一個人在家庭、社會中所充當的角色和應盡的倫理道德義務,其內容所包含的理性光芒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蘊,在今天對我們仍有借鑒價值。朱熹《家訓》倡導家庭親睦
首先,朱熹《家訓》要求父母對子女要"慈"、"教"。他認為"父之所貴者,慈也"。所謂"慈",即父 母要疼愛子女。但父母對子女千萬不可溺愛,不可放縱,朱熹指出:"子孫不可不教也"。其次,朱熹《家訓》要求子女對父母要"孝"。"子之所貴者,孝也。" 所謂"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父母在世,子女要奉養、尊重,父母死後要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朱熹強調的"孝"是真心實意的孝,是子女為報答父母養育之 恩而真誠情願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將子女養大,在子女身上傾注了無私的愛,作為子女,一旦獨立就應當主動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使其安度晚年,不僅在物質上 關心父母,而且要在精神上關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和氣、愉色與婉容。第三,朱熹《家訓》要求夫妻關係要和睦。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與基石。"夫之所貴 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夫和婦柔是夫妻相愛的關鍵。所謂"和",即喜、怒、哀、樂表現出來時,不走極端,保持心平氣和的理智。所謂"柔",即柔順 溫和。夫和婦柔,就會相親相愛。第四,朱熹《家訓》強調兄弟之間要友愛。兄弟之間不能因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大動干戈。他指出:"兄之所貴者,友也;弟 之所貴者,恭也。"所謂"友",就是要友愛,互相幫助,患難與共。"恭"則是指尊敬、謙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間團結的根基,如果連自己的同胞手足 都不友愛、不團結,談何友愛、團結其他人呢?
朱熹《家訓》倡導人際和諧
朱熹《家訓》特別強調,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我做起,即要努力做到"嗅勿談人之 短;切勿矜己之長",在與人交往中,不要背後說人家的壞話,傷害別人的感情,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所長或工作有了成績,就自我顯耀而瞧不起別人,為人應當保持 謙遜的本色;切不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當與人發生衝突時,解決矛盾的方法則是"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誼來化解他,怨恨自己 的人要用誠心去回報他,用平靜的心態、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報仇、以怨還怨。在與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 諭之",要學會理解和寬容,別人有小的過錯要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之,別人有大的錯誤,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錯誤的地方,促其改之。朱 熹在《家訓》中還強調指出,"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於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做到"處事無私仇","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 命。"
朱熹《家訓》倡導重德修身
朱熹《家訓》指出:"有德者雖年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於我,我必遠之。"在朱熹看來,重 視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不可不慎哉!"他還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許多深含哲理的見解。他認為:"人有惡,則掩之,人 有善,則揚之。"這句話是指對別人善惡行為所持的態度,對行惡的人要抑制,對行善的人要宣傳表揚他。他還進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 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麼小也要積極而為,惡事多麼小也不能為之。不要以為自己曾經做過善事就不拘小節。忽視小惡,讓其存在和發展,就會變成大惡。注意小 節,細心修養,才能達到高風亮節。
朱熹還進一步指出:"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詩書是指"聖賢"之書,如《詩》、《書》、 《禮》、《樂》、《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禮義是指"孝悌誠敬",是說孝敬老人,誠實做人。他認為,讀"聖書"才可以修德,識禮義才可以養氣。人因讀 書而美麗,人因識禮而高雅。讀書是文化教育,識禮是素質教育,讀書識禮,二者不可偏廢。朱熹在《家訓》中還指出:"勿損人而利己"、"不義之財勿取,遇合 理之事則從",闡述了做人的行為準則。在價值取向上,堅持以民為本,取利時決不能為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
朱熹的純樸與善良
朱熹不僅在家庭親睦、人際和諧、重德修身等方面為我們作了理論上的精闢論述,而且在行動上也為後人提 供了精神指向。朱熹對父母的孝,感人至深。他少年失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四十歲時母親不幸病故,為守孝道,他筑寒泉精舍(又名方谷書院)於墓旁,在此著書 立說,講學授徒,直到守墓追孝三年期滿。朱熹對妻子的情感可謂感人至深。就在他臨終前還抱著病體,咬緊牙關,握筆為亡妻劉清四寫下一篇表達他至死不忘夫妻 情的《墓祭文》:"歲序流易,雨露既濡,念爾音容,永隔泉壤。一觴之酹,病不能親,諒爾有知,尚識予意"。真情摯愛溢於文中。朱熹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留下許 多佳話。朱熹長子朱塾頑皮貪玩,朱熹唯恐朱塾在家不得專意,耽誤學業,便送他遠離膝下千里從師,赴婺州金華縣(今浙江金華市)拜呂祖謙為師。臨別前,朱熹 還寫下《訓子從學帖》交付朱塾,帖中從日常生活小事到具體待人接物無不悉數訓誡。可謂愛而有教,慈而施愛。
- 關鍵字搜索: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