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頂級殺毒軟體排名榜
今天,來自特洛伊木馬、隱藏漏洞及蠕蟲的巨大威脅已經使得殺毒軟體成為一種必需。但在種目繁多的殺毒軟體中,如何知道這些安全程序的具體性能?為了找到答案,著名電腦網站PCWorld日前測試了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11款最新版單機殺毒軟體,並給出了最新的排名。單機殺毒軟體重點是攔截惡意軟體,它很少具備其他的功能。例如,你一般不會找到家長控制(Parents Control)、系統設置、防火牆(Firewall)等其他功能選項。你完全可以免費配置自己的應用程序套件,甚至你還可以使用系統自帶的殺毒軟體和 Windows內置防火牆。
本次測試,得到了知名獨立防毒實驗室AV-Test.org的協助,該實驗室提供了包括木馬、蠕蟲及其他惡意軟體在內的50多萬病毒樣本。PCWorld測試了這些產品對已知和新式惡意軟體的檢測率,還測試了這些殺毒軟體的掃瞄速度,查殺性能,以及誤報率。
具體測試結果排名如下:
1. G-Data Antivirus 2010(德國)
2. Symantec Norton Antivirus 2010(諾頓,美國)
3. Kaspersky Lab Anti-Virus 2010(卡巴斯基,俄羅斯)
4. Bit Defender Antivirus 2010(羅馬尼亞)
5. Panda Antivirus Pro 2010(熊貓衛士,西班牙)
6. F-Secure Anti-Virus 2010(芬蘭)
7. Avira AntiVir Premium 2010(小紅傘高級版,德國)
8. Trend Micro Anti Virus Plus AntiSpyware 2010(趨勢科技,日本)
9. ESET NOD32 Antivirus 4(斯洛伐克)
10. McAfee Antivirus Plus 2010(麥咖啡,美國)
11. Alwil Avast! 4.8 Professional Edition(捷克)
在界定每款殺毒軟體捍衛PC安全性能的同時,PCWorld還深入地探討了每款殺毒軟體的用戶界面及其掃瞄方式。
GData Antivirus 2010排名PCWorld殺毒軟體測試的首位。無論是在基於簽名的傳統測試中,還是在沒有完整簽名情況下檢測新式惡意軟體的主動防禦測試中,GData Antivirus 2010的表現都是最好的。
排名第二的是賽門鐵克的Norton Antivirus 2010。雖然它在主動防禦方面不及GData,但它在惡意軟體攔截和移除表現良好。
此外,Nortonv Antivirus 2010用戶界面簡潔,非常易於普通用戶使用。而GData的界面比其他殺毒軟體複雜,因此,GData Antivirus 2010可能最適合於專業用戶使用。
Norton Antivirus 2010還額外提供了一些比較實用的工具,例如可以幫助用戶確定下載源是否可信及安裝是否安全的工具。雖然它僅僅是落後於PCWorld最為好評的 GData Antivirus 2010,但諾頓還是非常適合對安全要求不是太高的電腦用戶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享有盛名的Avira AntiVir Premium 2010在檢測已知惡意軟體方面表現出色,其掃瞄速度是11款軟體中最快的,達到了14.8MB/秒,只有Avast的掃瞄速度可與之匹敵;而且以 69.2%的攔截率排名所有測試殺毒軟體的第二位,僅次於G-Data,但由於AntiVir沒有能力即時攔截惡意軟體(即缺乏主動防禦功能),僅排名第七。
眾所周知,在抵禦可以繞開簽名病毒庫的新式惡意軟體入侵時,主動防禦功能是系統的最後一道防線,但AntiVir表示目前正在測試這項功能。專家表示,如果Avira的AntiVir可以加入主動防禦功能,優化用戶界面和彈出窗口,那麼它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PCWorld 認為,殺毒性能(或效力)凌駕於其他一切之上。畢竟,如果無法攔截惡意軟體,再美觀的殺毒軟體也會不值一文。根據測試,PCWorld發現幾乎所有的殺毒軟體都具備完全檢測已簽名惡意軟體的能力。當面對超過650,000個特洛伊木馬和間諜軟體等其他病毒樣本時,70%的殺毒軟體病毒檢測率超過99%,而且沒有一款殺毒軟體的病毒檢測率低於94%。
此次PCWorld對最新殺毒軟體的測試,沒有涵蓋免費版殺毒軟體,如Avira AntiVir個人版,Avast!免費版,AVG,以及微軟的MSE。本月初,國際權威反病毒測試機構Av-comparatives公布,微軟的 MSE(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是唯一一款獲得Advanced+認證的免費殺毒軟體,其性能超過了一些專業殺毒軟體。
- 關鍵字搜索:
-
20
來源: 據大紀元綜合報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L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