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二奶 陸劇「蝸居」最火紅(圖)

 

當前大陸最火紅、收視率破十的電視劇"蝸居",傾訴市井小民的卑微心聲,和對不公社會的吶喊;這些磨難,來自於對"蝸居"的渴望。

"蝸居"喻意是都市白領階級宛如蝸牛居無定所,唯有蜷曲在蝸牛殼般的小租屋裡,解決基本住的問題。拚命賺錢一圓"房事",成了多數小老百姓"不可承受之重"。

"蝸居"一劇描述來自鄉下、有復旦大學高學歷的女主角郭海萍和丈夫,在租來的六、七坪的小房子過了五年。為了買房,夫妻省吃儉用,每分錢都要精打細算,連每月三十三元人民幣的交通費,也想盡辦法省下來。

"什麼為人民服務,是為先富起來的人服務吧!"為了找房,看盡建商臉色的海萍,充滿對社會的憤怒,但又無可奈何。可是有了房子,不意味就此"幸福快樂",而是痛苦的開始。

"每天一睜開眼,房貸六千、吃穿用住兩千五、孩子上幼稚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管理費三百四、煤氣水電二百,我每天至少得進帳四百,這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最終擁有自己小窩的海萍,一語道盡不少都市人煎熬。

即便如此,一批批成家立業的年輕人,仍想盡辦法買房。大陸"騰訊網"一項吸引三十六萬名網友投票的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人認為"幸福與房子有關"。

"蝸居"所以吸引人,是因劇中表現的"房奴"、"二奶"、"反腐"等當下大陸社會熱門話題,引起觀眾共鳴。

尤其,在房價飆升年代,官員和地產開發商之間的勾搭運作,讓大陸觀眾看得又恨又愛,鮮活地刻畫都市白領的生存狀態。一片叫好聲中,"蝸居"卻因部分內容太過寫實、台詞過於辛辣,引起眾多爭議。

"蝸居"現象反映出,繼歷史劇後,社會問題劇成為大陸當紅題材,諸如"嫁衣"、"房子"、"中國家庭"等電視劇,收視率都表現非凡。

此類戲劇,不僅呈現有血有肉普羅家庭生活,也深入到大陸社會各個層面,讓觀眾不自覺發現,劇情和自身生活竟如此切合,不禁"心有慼慼焉"。

本文留言

作者特派記者林琮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