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回應胡錦濤:先經濟後政治

臺灣的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15日表示,臺灣對兩岸協商及談判的態度是「先經濟,後政治」;他也表示,兩岸政治議題協商,並沒有時間表。

王郁琦是在回應臺灣媒體的詢問時做此表示,臺灣媒體十分關切大陸國家主胡錦濤14日在APEC提到「兩岸共同破解政治難題」的談話。

胡錦濤在APEC與連戰會晤時說,「希望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加強交流對話,要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步驟推進兩岸協商,爭取年內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協商進程。同時,雙方也要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積極創造條件」。這番話引起臺灣各界廣泛注意,認為大陸在推動政治談判。

連戰在14日傍晚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這是對岸釋出政治對話的訊息,不過他認為,「兩岸應等到條件成熟後,再來推政治對話,阻礙會比較小」。

但連戰也說,政治對話可以建造兩岸和平的架構和基礎,而「連胡五願景」則是未來兩岸政治對話的重要依據;他還說,「當年有此基礎,要向這方面努力」。

可能擔心外界誤以為兩岸要展開政治對話,臺灣的總統府15日輕踩剎車。發言人王郁琦說,臺灣對於兩岸協商及談判的態度仍然是「先經濟,後政治」,對於政治議題的協商,並沒有時間表,馬英九總統對於兩岸和平協議及政治談判議題的態度,並沒有改變。

馬英九:兩岸簽經濟合作協議有助臺灣不被邊緣化

本臺香港特約記者麥燕庭報導:兩岸高層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同意年內啟動「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討論,未能出席會議的臺灣總統馬英九表示,若真能簽訂協議,可能有助臺灣與其它區內貿易夥伴建立自由貿易區,避免臺灣被邊緣化,而這對整合東南亞經濟亦有幫助。

兩岸貿易額去年有一千三百億美元,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今年的交流更是旺盛,單是週六離臺的中國江蘇省同鄉會交流團,除訂定多項交流項目外,還簽下 41.3億美元的採購金額,佔去年兩岸貿易總額的百分之三。不過,關稅等問題仍然阻礙雙方經貿發展,而更令臺灣苦惱的是,未能與中國簽訂類似自由貿易區協議的文件,其它國家亦不願意與臺灣簽訂類似協議。

馬英九總統在星期日的「治國週記」中透露,臺灣和新加坡十多年前已經開始就建立自由貿易區展開商討,但因為中共的阻撓和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堅持用「臺灣」名稱參與而談判破裂。他希望,當臺灣和中國大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也許有一些主要的貿易夥伴就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而隨著東盟自由貿易區(即東協國加中國)明年成立,日後會再加上日韓等國,區域經濟逐漸走向整合,馬英九警告,過程中,臺灣必須避免被邊緣化,不能夠「別人都吃香喝辣,我們不能夠在外面喝西北風。」

他指出,臺灣和東協商貿來往日益頻繁,更是部分國家的第一貿易夥伴,若能簽訂自由貿易協議,臺灣的科技業和製造業等可有助東盟發展,臺灣企業亦有商機。在爭取過程中,他承諾,臺灣會堅守追求國家尊嚴的立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