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驅逐馬列,再造中華(上)
文章摘要: 孫中山多年來急於尋求國際幫助,以實現自己的「三民主義」夢想;蘇聯的列寧也急於在中國尋求政治代理人,所以在與孫中山進行「合作」的同時,主要精力是在培養自己的直系力量——當蘇聯「第三國際」遠東支部領導下的「中國支部」 一出現,孫即被旁落,並正式確立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系統化實踐過程。這個「中國支部」,就是後來的中國共產黨。一、馬克思主義概述
1、時代背景
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猶太裔德國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馬克思主義有許多分支,比較有影響力的如:列寧主義、托洛茨基主義、斯大林主義、毛澤東思想、新馬克思主義和毛主義等等。
馬克思主義學說經過歷史的檢驗,被後人發現有諸多先天性不足和自相矛盾之處。不過與對待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後來者們長期有目的的政治追捧和狂熱崇拜中,這些都被漸漸忽略和麻木地接受了。
「馬克思早年或許出於對社會的不公,對社會底層民眾悲慘生活的同情,走上了探索解放生活在社會底層工人階級的方式,提出了通過階級鬥爭獲取政權,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實行公有制和計畫經濟,從而最終實現沒有階級和剝削的的共產主義社會,創建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生前在世界上並不算很出名,然而過世後,其學說受到許多人的推崇,在二十世紀使世界分為東西方兩大冷戰的陣營,使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成為了世界第一。
1991年,隨著以馬克思主義建立起來的前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劇變,大體上宣告了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上的失敗」。---他背離了科學—評馬克思/吳大江 www.peacehall.com
2、影響評價
德國地處東西歐發達與落後地區的中間過渡地帶,馬克思時代的德國實際上還處於工業化初期的封建社會,兼有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雙重特性,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資本家和工人的勞資關係和利益互動才剛剛出現。雖然馬克思本人勤于思考,但很難說其思維已完全脫離了農耕意識並達到與工業文明同步,其學說也不一定能符合當時甚至以後的社會發展規律。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的思想不一定是先進和智慧的一樣,一個剛剛出現的學術理論必然也是有侷限性的。既然幼稚和偏頗在所難免,則需要後人「批判地接受」。
馬克思主義從來與落後國家和民族有著天然的親和性,非常容易在次發達和落後地區得以落地生根並成為至尊之教。想來這並不是落後地區人們的智商先天性不高,而是因為那裡的人們多數未曾經過文明的洗禮和開化,對生存環境之外更多的事物無法得以親眼所見,所以也就無法將發生在身邊的事物做出相對正確的判斷和取捨。
加之,世界上的騙局所共有的一大特點,即騙局越大描繪得越接近於真實,越容易讓人動心上當,這樣,當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不是宗教卻超乎宗教的邪惡騙局被人為操縱出現在眼前時,一些不喑世事的人們即如同每一次接受新鮮宗教那樣,輕易將其奉為了自身的經典崇拜。
馬克思主義帶出一批最窮的國家,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愚昧(自稱真理、科學)、專制(包括排他、迫害不同信仰者)、暴力、反人性。世界上一些文明未開化的亞非拉國家在21世紀的今天,仍對馬克思主義如此崇拜、迷戀,仍有許多國家或政黨自稱馬克思主義為其基本主義和方針,連委內瑞拉一不小心竟大權在握的查韋斯都決計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一切讓人覺著馬克思主義真有點行為藝術的味道。
二、馬克思主義的迷霧
1、哲學上
⑴、延伸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推理成份大於驗證。他認為: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人身上都有猴子的血統。但如何用實證科學的方法,將從猴子到人的進化史連成完整的一條線呢?不過這與馬克思的思考方式正好吻合,於是進一步將達爾文「進化論」的純學術觀點應用到了政治哲學領域。
⑵、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在年輕的時候深受德國當代知名哲學家黑格爾辯證論的影響,認為萬物皆由演變而成。馬克思把黑格爾的辯證論與自己的唯物論做了個整合,而成就了獨出一格的歷史唯物論。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
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比較偏向科學化的唯物思考模式,偏向無神論和唯物論。兩個論點最大的差異在於對物質與意識的看法,唯心論者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唯物論者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民主之風 2009-1-3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不能成立,更不是規律。生產力是指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生產力所起的作用是改善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從人類世界的發展現狀來看,應當是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
政治法律制度(上層建築)包含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分配關係(經濟基礎)是母概念。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分配關係(經濟基礎)是子概念,子概念決定母概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明顯的顛倒因果關係」。---他背離了科學—評馬克思/吳大江
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所繼承的由進化理論就是一個不明自證「清白」的混沌學說,再加上唯物主義的單極性質,加上他站在片面、極端、僵化的角度看問題,僅憑一己想像即想當然地確立以「驗證科學」為實證方法的「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哲學體系,無視或強性忘卻了人類自私性的不可更改性,從而導致了歷史唯物主義看不到「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的一切(包括所謂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國家制度等)都是由人的需要和知識導致出來並且決定的現實。他的學說缺乏概念的明確性和推理性,違背了事實的真相,背離了科學,顛倒了許多社會事物性質的真相和背離了社會發展規律的真相。
2、思想上
在錯誤的哲學觀點基礎上,以當時的社會現狀為基點,將純哲學理論進行政治化改造,以點代面強行定義,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縱嚮往前往後大膽假設,認定「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脫離實際空想出來「共產主義」的終極理論,相信總有一天,「人類經過演變將因無產階級思想而徹底解放,完成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完成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越,而人類的生產模式也隨之改變,全人類進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
關鍵之處在於:其身處的資本主義社會終將被其設想的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
馬克思第一次有系統地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為社會主義由空想到實踐奠定了初步理論基礎。
3、政治上
⑴、「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
他根據當時資本主義初期的社會狀況,對政治理論進行社會化的再改造,認為這幾千年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的利益掠奪與鬥爭,私有制社會中對立階級之間的鬥爭具有不可調和的特點,所以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的萬惡之源。
馬克斯認為「資本主義將物極必反,無產階級必將因為思想的解放,逐漸取代資產階級就有如當初在封建時代末期,資產階級推翻王室貴族階級一般。而勞動人口也將成為主角,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為了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只有「以暴力手段推翻資本家的血腥統治,實現工人階級對社會的領導」才能當家作主。為此階級鬥爭必然激烈化和擴大化,於是「階級鬥爭」理論成形。這是 「暴力革命」得以產生和出現的前提條件。
於是將其所處德國的工業化初期剛剛出現的「工人階級」定義為「無產階級」,並莫名其妙地將無產階級推向至高無上的頂點,認為無產階級就是人類世界的核心:「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 又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認定「無產階級」應當是、最終也必然是人類社會的專政(專制)領導階級。
實現不論是「社會主義」還是「共產主義」,一定要有團隊來領導和代表,「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需要由無產階級的政黨來領導,而無產階級政黨則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這個黨代表著組織、領導和宣傳作用」。
這樣一來萬事具備,只差一個團隊—「黨」的出現了。
⑵、「剩餘價值論」
「剩餘價值論」的設計,是以身處工業化初期的馬克思自身的觀察和思考為起點。他注意到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的資勞關係和互動狀況,認為資本主義最大的缺陷在於資本家為了更大化的生產力與利潤,勢必投資更多的金錢與資源在於科技的研發,而勞工的利益也將因為科技的進步而貶低。日後,勞工勢必日用品化,進而異化了無產階級勞工本身的人類特質,成為資本家的人肉機器。
這在當時沒有認識到腦力勞動的價值和投資方的經營風險,沒有更有效的調和勞資雙方矛盾的辦法出現之前,本沒什麼不對。
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過程
1、傳播路線圖
馬克思主義在歐洲如幽靈般飄泊了半個世紀無人問津, 西去無望只好東來。中國本來處於與馬克思主義風牛馬不相及的地球的那一邊,最終光臨神州大地,其間走過兩條路線:
⑴ 、日本路線
在馬克思主義傳至日本時,日本正值明治維新之後的崛起時期,經歷了日俄戰略之勝的日本,已初步確定了世界強國的位置。這種不明不白的空想理論已與日本之需不符,注重實幹的日本人自然不屑一顧。其實即便在馬克思主義最猖狂的時候,也只是「小種性」而難成氣候。從後來 「職業赤軍」的徹底毀滅,看得出日本民族的高度理性和智慧。
倒是經過一些日本學人和中國留日學子們的學習理解,然後將這股馬列之風帶到了中國。不過需要強調一點:此處僅限「理論」一項,且到達中國之時也已是強弩之末了。
⑵ 、「蘇俄路線」
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傳入德國之東的俄國,為列寧所用。
當時的俄國處於再較德國低於一個層面的歐洲文明的邊緣地區,俄國的國教為基督教的外衍---東正教,列寧具有猶太和蒙古雙血統,在固有的農業文明影響下,他和俄羅斯民族接受這種近乎「完美」的新鮮理論,是豐常容易的。馬克思主義經過列寧的再加工,形成更加激進的「列寧主義」,後人將其二人理論合稱為「馬列主義」。
列寧領導的「十月暴動」與德國皇室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關係。列寧成功後不久,即著手大力推廣其「列寧版」的馬克思主義及其政權模式,廣泛建立衛星國和附屬國。馬列主義此後在世界上風生水起,達到鼎盛。這時正值積弱的中國,則成為其輸出革命的首選之地。。
中國當時南有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北也有繼承了袁士凱「大總統」體系的北洋政府。
孫中山多年來急於尋求國際幫助,以實現自己的「三民主義」夢想;蘇聯的列寧也急於在中國尋求政治代理人,所以在與孫中山進行「合作」的同時,主要精力是在培養自己的直系力量——當蘇聯「第三國際」遠東支部領導下的「中國支部」 一出現,孫即被旁落,並正式確立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系統化實踐過程。這個「中國支部」,就是後來的中國共產黨。
2009-10-30
(未完待續)(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洪荒
來源: 《自由聖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K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