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成准億萬富翁 遭質疑侵吞國有資產

中國證監會日前通過上海徐家匯商城的首發申請,余秋雨並列為第10大股東,上市首日餘秋雨的身價暴增人民幣逾1億元。經濟學家葉檀質疑說,此舉可能涉及侵吞國有資產。

「人民網」報導,備受大眾質疑的是,作為「局外人」的余秋雨,當年是怎樣拿到徐家匯商城1.5%股權?

2001年徐家匯計畫解散職工持股權,將24.5%股權轉讓出去,余秋雨獲得其中部分股權。

據公開資料顯示,余秋雨的股權來自徐家匯商城的「職工持股會」。

1995年徐家匯商城的前身「上海六百」改制時,公司11.87%股權由職工持股會持有,其後股權比例逐漸上升至2001年時的24.5%。2001年12月,「上海六百」決定解散職工持股會,並計畫將其持有的24.5%股權轉讓。

按照招股說明書表述,當時外部投資者不足以受讓全部股份,而公司也鼓勵內部管理層受讓股權,因此將股權轉讓給了上海祥龍物業丶徐匯副食品公司丶上海六百的31位公司管理人員及業務骨幹以及余秋雨等4個外部自然人。

這次轉讓,每股的轉讓價為2.9239元,這一價格是由當時公司的每股淨資產確定的。余秋雨斥資241.22萬元,購入了1.5%的股份,之後經過2007年的配股,持股數量達到目前的518萬6445股。

儘管地處寸土寸金的徐家匯商圈,儘管其財務數據也可圈可點,但打從「余秋雨」這個名字出現,公眾對其關注遠遠超過公司本身。「為什麽是余秋雨?」類似追問隨之出現。

「僅僅因為余秋雨是上海的文化名人嗎?余秋雨是控股股東的親戚嗎?余秋雨是需要激勵的高階主管嗎?是當時徐家匯商城實在太需要余秋雨這200多萬的現金嗎?」葉檀對徐家匯商城一連提出了4個質疑。

葉檀表示,作為國有控股的徐家匯商城,這次除余秋雨之外,還有40多個自然人股東,對於一個比較好的國有資產來說,它到底是透過什麽樣的機制丶什麽樣的制度找到它的原始股權的持有者,其是否是公平合理的,上述問題迄今沒有得到解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