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揭秘:澳洲人節約用水的高招是什麼

 2009-10-30 07: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澳大利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之國,真正稱得上"地大物博",不僅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而且由於其物種特有性極高,使得澳大利亞佔有極其優越的自然稟賦。

但是,處於大片茂密綠林中的澳大利亞並沒有因自身優勢而利令智昏,由於氣候乾旱且蒸發量大,所以澳大利亞又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因此,澳大利亞注重節約資源的意識很重,並且由於水資源稀少的事實,澳大利亞人對於使用水源及其永續利用上都有其節水方式。

也就是說,乾旱、缺水並未給澳大利亞人的生活帶來窘境,相反,他們將通過各種節水招式為生活與城市面貌平添幾許樂趣。

政府控水有嚴格規定

在極度缺水的墨爾本,市政部門則規定居民不得使用洗碗機,每天有100多名巡視員24小時不間斷地在郊區巡邏,抓到浪費水的住戶就立刻進行處罰,屢犯者還會被斷水。

在五級限水的昆士蘭州東南部,澆花只能用水桶提水,時間規定在一週中的三天從下午四點到七點;洗車只能用水桶擦洗鏡子、車燈、玻璃、車牌和污跡,不能用水管沖刷;超過 800升的住戶就被劃為"用水大戶",要向議會提交用水評估表,想方設法找出今後節約用水的途徑。

在乾旱的首都堪培拉,政府規定居民不得自己洗車,如果要洗車,必須花錢到具備循環用水技術的洗車鋪。可以想像,堪培拉滿大街跑的車子身上是什麼顏色。

而在悉尼也不例外,市民被規定只有在週三和週日才能澆灌花園,其他日期一律不允許使用寶貴的水資源,否則將受到約合1300多人民幣的處罰。

居民洗澡水變廢為"寶"

雖然澳大利亞居民的生活用水只佔全國用水的一小部分,但是民眾還是從自我做起,節約用水。許多人洗澡的時候,在淋浴噴頭下放一個桶,用洗完澡的水來澆花,或者用洗完澡後的水打掃衛生,擦地洗車。

強調的是,這一點上,讓我想起了每當有學生赴澳留學生要做離境輔導時,我總不忘叮囑他們一句:"請把淋浴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他們大都會換上驚訝的神情,問我有這麼誇張嗎?這絕對不是誇大其詞。也許當你走進浴室的時候,寄宿家庭的主人就已經豎起耳朵聆聽水聲了,甚至在你還沒有把頭髮上的香波沖洗乾淨的時候,浴室門就已經被敲響--提示你放水的時間過長了。那種在國內嘩嘩開著水淋頭漫不經心洗浴的習慣需要改一改,每天5分鐘的淋浴洗足以很舒服。

階梯水價加強節水意識

在澳大利亞,水費的收取並非一噸多少錢這麼簡單,而是把用水量和水費分層次。用水量在第一層次的,這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用水量,收費最便宜;用水量達到第二層次的,收費便多一些;用水量達第三層次的,就要付出很高的費用。 另外,在這此說明一下,這種階梯式收費的公共服務資源方式,在澳大利亞同樣的還有電和煤氣,因為這些資源和水一樣,都很有限。試想一下,這種管理公共服務的節能思路,是否可以借簽過來以保護日益高耗能源的其他人口大國呢?

節水既"吝嗇"也"慷慨"

如此說來,澳大利亞在節約用水上想盡辦法,能省就省,雖然是生活環境所致,但無疑澳大利亞對水的吝嗇可見一般了。這是否說明他們在水的使用上也太摳門點了呢?不然。

澳大利亞在公共用水上是非常慷慨大方。在澳大利亞的公園和人流多的公共場所,甚至在交通路口都有免費的飲水裝置。順便說一句,在澳大利亞,公園和海灘邊上的燒烤設備都是免費的。澳洲的自來水是可以飲用的,所以這裡沒有"不許喝生水"的警告。

另外一個便利的方面就是洗浴裝置。在海濱浴場,所有的淋浴裝置都是免費的,沒有人靠收費謀生。在主要的交通樞紐,比如機場,大型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總站都在廁所裡設有免費的淋浴裝置。另外,像不少飯店大廳的廁所裡和辦公樓的廁所裡也有淋浴設備,供鍛練後的人們洗澡用。你就是不住在這個飯店或在這個樓裡工作,你要洗澡也沒人攔著你。

總之,節約一點一滴的水資源,已經成了很多澳大利亞人的生活習慣。此外,用水方式的變化可能對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產生永久的改變,不僅僅是水電氣;每樣東西都是有限的,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不能浪費。所以在澳大利亞人眼裡,類似於"節能環保"之事在他們的眼中自然成當地人每天都要應對的生活常事。 正因此,政府嚴厲的措施和公眾自覺的意識換回了澳大利亞天草青葉肥、藍天白雲的生態自然景觀。而澳大利亞人這種節能環保意識,自然的,也成為了我們珍惜身邊一點一滴資源最好的啟示。

来源:《韓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