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陽明山一帶主要的三種溫泉分別是白磺、鐵磺和青磺,其中青磺只有北投地熱谷才有;北投的白磺主要來自惇敘高工附近的硫磺谷,六窟溫泉附近則有鐵磺,所以北投可以說是享用溫泉的最佳地點。青磺是強酸性溫泉,PH值在1~2之間,帶有刺鼻的鹹味,成透明微綠;白磺也是酸性泉,PH值在3~4之間,有硫磺味,因懸浮物而呈混濁的乳白色;體礦是中性泉,無味透明,含有鐵質,又稱做「赤礦」。
「北投溫泉」
此展示區展示溫泉相關硬體設備。1995包括溫泉管線系統模型、修復時留下之溫泉管(包括溫泉陶管、PVC塑膠管、口徑磚、分水管、磺底石等)、小型溫泉浴池,讓遊客可以瞭解早期運送溫泉使用的管線、溫泉水費的計價方式及溫泉持石材的接著劑等。
「北投石的家鄉」
北投石是正式學名,也是全世界唯一用臺灣的地名來命名的礦石,它的產地只有日本玉川及臺灣的北投溪,它們的共通特性為生成於溫泉水質皆為青磺,且具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鐳。
而所謂的北投石是附著在石頭上的一層結晶物,它的價值不在於使用與收藏上,然而學術研究上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溫泉走廊」
本區對於溫泉的形成、世界溫泉的分布有初步的描述,並大舉例介紹臺灣與世界各地的知名溫泉區。
「特展室一」
本特展室之設計,仿造日治大正時期之風格,呈現當時日風西化、典雅古樸之風味。展間之圖文、展示版,將不定期更換,為參觀民眾帶來更多藝文相關訊息,充實生活文化。
「浴池風情」
浴場是公共浴場的精神所在,也是整棟建築物最重要的空間。依據當年旅遊摺頁所載為當時東亞最大型溫泉浴場。大浴池只供男性沐浴,浴池的建築仿歐式,帶有羅馬和土耳其浴池的風格。此外,必須站著泡也是這個浴池的特色,因為這樣可以容納更多泡溫泉的人。
在日據時期的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民國二年)六月,臺北州廳運用了公共衛生的經費五萬六千餘元,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始建的規模為兩層,入口處在二樓,有涼亭、換鞋玄關,進入經樓梯下到一樓後有男女更衣室及個別的沐浴大池,重要的賓客在南側還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
浴場內最主要的是以服務男賓為主的大池,顯示當年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與兩側牆上的鑲嵌彩色玻璃,提供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