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丁老師》......等膾炙人口的漫畫,在臺灣行銷五十年之後,作者劉興欽老師--漫畫大師和擁有一百三十多種發明專利的發明大王,這些年來改畫水墨民俗畫,還開了幾次畫展;最近劉老師又有創意新點子,就是在自己居住的社區擺了一個"大嬸婆良心攤",這個攤子到底賣的是什麼呢?
" 大嬸婆良心攤"是個木製的攤架,左右各挂了一個紅色的燈籠,一邊寫著"各取所需",一邊寫著"各盡所能";攤子上擺著的是他親自種植的青蔬和蘿蔔、絲瓜、瓠瓜、南瓜、冬瓜、木瓜、苦瓜、番茄等根莖瓜果類農作物,有時還會擺一些家庭用品,沒有標價,旁邊有一個寫著"慈善基金"的筒子,讓社區內的居民隨意買取並隨意投錢。
錢筒裡的金錢,每個星期由社區管理委員會的總幹事收取一次,做為慈善基金,在適當的時候再以社區的名義作慈善捐款之用。
良心攤上的蔬果"賣相"不是很好,但是社區居民卻響應熱烈,每天菜一上架,很快就賣光,因為大家都知道劉興欽種的蔬果是絕對不用化肥和農藥的,就像攤子邊立牌上所寫的那樣--"無農藥,有機菜,中吃不中看。"
劉興欽每天忙得團團轉,畫畫、演講、受邀出席盛會,從來不知老之將至,他唯一的休閑活動就是在社區旁的荒地上種菜。
大片的菜園每天都有收成,他根本吃不完,只好到處送人。
會興起擺"大嬸婆良心攤"的念頭,是因為看到郊區種菜的農人在自家菜園邊擺攤賣菜,有時兩個人照顧一個攤子,一擺就是一整天,他覺得農人太不懂成本,兩個人去工廠當作業員所賺的錢也比賣菜多得多,真是浪費人力。他也想將自己種的菜擺出來賣,但不以賺錢為目的他,決定以不耗人力的"良心攤"方式,先在自己社區試試看。
他將這個構想與朋友分享,朋友是"伊柏亞"專利發明公司的負責人,不但贊同而且提供了三個攤子給他使用。
剛開始擺出良心攤時,會有外佣偷番茄甚至偷錢的事發生,於是劉興欽畫了一張漫畫立在菜攤上,上面寫著:"這裡沒有監視器,只有上帝的望遠鏡",偷竊的行為真的就沒再發生了。
後來大家覺得買菜又可以順便做善事,很有榮譽感,因為他們還非常樂意地自動以高過市價的錢來良心攤買菜。
擺攤至今,菜上架時,主婦們會齊聚菜攤前聊天選菜,以前東家長西家短、鄰居之間嫌隔壁狗叫聲吵人之類的小紛爭化解於無形,社區的愛心凝聚了,整個社區的氣氛也不一樣了。
劉興欽種的菜有那麼多人捧場,他相當欣慰。只要不出門的日子,他中午就下田整理菜園直到下午五點,種種辛勞都化為快樂的泉源。
劉興欽是出生於鄉下的窮人家子弟,從小就知道父祖輩辛勤開墾土地種植農作物換取生活所需的辛勞,因此他對土地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感情,見到社區內荒廢的土地,自然很心疼。
徵得地主同意後,他將地整平,運來一車土,利用客土改善土質,將雜草和社區工人掃除原本要當垃圾倒掉的落葉,收集來作有機肥,開始種植青蔬和瓜果。
他說種菜時要站、要蹲、要彎腰拔草挖蕃薯和蘿蔔;要抬手整理瓜架、摘瓜、澆水,以及在菜園中到處走動,因此,各種運動都做到了,還能接觸大自然,比去健身房還過癮。累了就在一旁撿來的沙發上休息、喝水,除下斗笠搧搧風,聽聽鳥叫蟲鳴。
那種親近田園的溫馨,辛勤勞動後休息的甜美,以及看著農作物欣欣向榮的歡喜,是一種莫名的感動,對一位從小在深山偏遠村落中成長的鄉下孩子來說,有深刻的回到家的感覺。
地主也很高興荒地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價值,又提供鄰近的另一塊土地,給劉興欽擴張菜園的範圍。
這塊簡陋的菜園,劉興欽還提供給天母三玉國小做田園教學之用,他親自當解說員,為小朋友講解各種蔬果及種植的知識,讓小朋友親身體驗田園之美。
良心攤上除了賣菜,有時也擺一些各家淘汰出來,但是看去很新也沒損壞的家用品,這是劉興欽在社區回收桶中撿來的。他放下身份地位,為了做善事光明正大地去翻社區的回收桶。
他說回收桶中有許多的寶,有些根本就是全新沒拆封過的,但是大家顧全面子都不好意思去翻撿,只有他不怕人議論,因而撿到很多好東西擺在良心攤上義賣。他說這樣不但不浪費,讓有需要的人買了去,還能物盡其用,又做了善事,何樂不為呢?
雖然劉興欽努力種菜種瓜,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因此青蔬供不應求,最近社區中有人願意共襄盛舉,在蔬果青黃不接時,出錢向附近的農民買菜來攤子上賣,所得的錢一樣捐出來。
劉興欽聽了很感動,他拋轉引玉的效果已經呈現了。
接下去劉興欽將在小學校園中推出"大嬸婆良心攤",讓小朋友們捐出不用的玩具和文具、書籍等來義賣,善款可支助貧童營養午餐,或直接將物品捐給偏遠地區的小朋友使用。
他的新口號是"捐己所餘,濟人所需。"希望有更多的善心人士支持這樣的活動,讓大家一起來發揮愛心,也讓愛心傳得更遠。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大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