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信(圖)

現代通訊快速便捷,有快件郵遞,還有手機、電腦、傳真等等。但是,在通訊落後的古代,被認為最快、有標識的信件,恐怕非"雞毛信"莫屬。

"雞毛信"的前身是"羽書"、"羽檄",早在秦漢時就出現。《漢書》中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原來,古代紙張尚未出現前,以木簡為書,長兩寸,謂"檄"。對十分火急需要傳遞的公文、信件,就在上面插(黏)上雞毛、鳥毛,表示迅疾而得名,表示信件的投送應如鳥疾飛一樣迅速。

這種徵調軍隊的文書在中國古籍詩文中屢有出現。唐代詩人杜甫〈秋興八首其四〉詩寫道:"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馳。"王維的〈老將行〉詩中也寫到羽檄:"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在宋代、元代,朝廷還創建過投遞"雞毛信"的驛站"急遞鋪"、"急腳遞",急腳遞日行可達四五百里。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到"如故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有軍前機速處分,則自御前發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原來,古代一些重要的"雞毛信"可以不經樞密院處理,而直接由"皇帝"下令,在急遞途中,過往車馬行人看見後都得讓路 。

當然,收到雞毛信,必須如現代人處理緊急公文一樣,呈閱急辦,不得延緩。

"雞毛信"除了求快,還要求準確無誤。那麼,為何選用雞毛黏附作為急件特殊標識呢?首先是因為雞有古人評價的五德:"首帶冠者為文,足搏距為武,敵在前敢鬥為勇,見食相呼為仁,守夜不失為信。"傳遞機要急件就應如雞司晨啼明,即使風雨雷雹也不失時。此外,國人把雞視如吉雞,也許取其逢凶能化吉的蘊意,也很可能是由於雞毛遠比鳥羽容易獲得。


本文留言

作者展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