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特區精神日漸消散 官員養尊處優

珠海特區曾是大陸改革開放"風向標",如今珠海特區闖勁已不復當年。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珠海政府常年財力匱乏,新產業發展受到很大約束。珠海政府許諾很多優惠條件,但多無法兌現。

報導表示,珠海招商引資與別處不同,以政府為招商主體,但由於政府更迭頻繁,以致每屆政府招商目標不盡相同,造成珠海產業無法形成產業鏈條,支離破碎。珠海各行業規模小,企業數量少。即便在規模大的產業,也多是一兩家龍頭企業獨大,佔據行業比例的80%,其餘都是不成規模的中小企業。

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是珠海多年政策搖擺造成的。80年代珠海全力吸引港澳企業,90年代則力吸日韓、臺灣企業,21世紀是吸引重化工業等大型企業。但引資時,珠海有個明顯的傾向:"有大的,就不要小的"。於是多年來珠海各行業中,都是幾家龍頭企業獨大。

珠海政策向大企業傾斜,迫使很多中小企業遷至中山等地。從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間,珠海年銷售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的企業總數,一直在3700家到4200家之間波動。

統計顯示,到2008年底,珠海引進的大小項目共有1萬7000個,但到2009年,參與年檢的項目僅有3000多個,成活率不足18%。

報導說,港珠澳大橋雖然將拉近珠海與香港的距離,橫琴開發讓珠港澳合作有了新載體,但珠海最終能否抓住這幾乎是最後的機遇。

香港智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朱文暉曾做過一項調查,諮詢過數百家香港投資機構,得出的結論是,即便港珠澳大橋修通,香港也很少有投資機構願意到珠海投資。原因何在?多名港商表示:珠海行政效率慢、審批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