譴共產暴力獨裁 女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圖)

 
羅馬尼亞裔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

【看中囯綜合報導】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羅馬尼亞裔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uller)捧得140萬美元的獎金。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稱其"以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被剝奪者的景況"。文學院常務秘書恩格倫德說,密勒獲獎的原因主要是她以特別犀利的語言描述了在獨裁統治時期的生活,故事非常沈重。

她的德語作品大多描述在羅馬尼亞期間如何受到言論自由的限制,因為她的作品主要是批判當時的獨裁政府的。

赫塔-米勒生於羅馬尼亞一個德語小鎮,父母是羅馬尼亞境內講德語的少數民族。她的父親在二戰期間為德國黨衛軍效力,而米勒的母親曾被送往蘇聯勞改營勞役5年。

1973年到1976年,米勒在羅馬尼亞蒂米甚瓦拉一所大學學習羅馬尼亞和德國文學時,加入了巴納特行動小組。該小組反對當時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的統治,尋求言論自由。齊奧塞斯庫是羅馬尼亞共產黨的成員,與中共友好,曾與周恩來見面。1989年東歐共產黨紛紛倒臺後,羅馬尼亞人民集會要求民主,逮捕齊奧塞斯庫,後被秘密槍決。

正是在這種極權統治的背景下,米勒完成大學學業後,1977年到1979年在一家機器工廠當翻譯。由於拒絕充噹噹時共產政權秘密警察的線人,米勒被工廠解雇。被解雇之後,她還受到秘密警察部門的騷擾。

米勒的處女作是一部名叫《低地》的短篇小說集,在羅馬尼亞遭到審查。這部描寫羅馬尼亞一個講德語的小村莊生活的短篇小說集當時受到讀者追捧,許多讀者一口氣將這本書讀完。兩年後,她在德國發表了未刪節版本,同年在羅馬尼亞發表了《暴虐的探戈》。在這兩部作品裡,米勒描寫了一個講德語的小村莊的生活,腐敗、不滿和鎮壓。羅馬尼亞出版機構對這些作品非常恐慌,而德國出版部門很歡迎這些作品。

由於米勒公開批評羅馬尼亞政府,她被禁止在國內出版作品。1987年,米勒和丈夫、作家理查德-瓦格納移民德國。從1995年起,米勒成為德國語言和詩歌科學院成員。

2006年,在第八屆瓦爾特•哈森克萊弗文學獎(Walter-Hasenclever-Literaturpreis)評選中,赫塔•米勒以其卓越的德語文學貢獻力拔頭籌,並獲得2萬歐元的獎勵。

2009年9月16日,赫塔•米勒及其長篇小說《呼吸鐘擺》獲得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德國圖書獎"(Deutscher Buchpreis)的提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