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評黨慶:中國的「崛起」

【看中國記者張頌宇綜合報導】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規模體,外匯存底世界第一,但就在報導十一這個盛大慶典的直升機升空同時,看到的不只是熱鬧的長安街,周邊萬巷空無的淒涼,讓網友形容是 "皇家 " 在辦家慶,對許多人來說,"國慶"似乎是不屬於人民的。

臺灣聯合報報導,現在中國一天創造的財富,相當於60年前一年的總量,總結一句中國的變化,就是從"糧票"走到"股票"了。但這些輝煌數字讓人忘了中國 60年來走過的漫漫長路,大躍進餓死數百萬人的飢荒、文化大革命的迫害屠殺、天安門事件,都埋沒在經濟成就下,種種數據呈現的儘是中國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面對中國的「國慶」日,國際許多媒體發表社論指出中共獨裁政權下的隱憂。10月1日,日本"讀賣新聞"社論指,中國強調堅持一黨獨裁,並加強控制,這種作法將無法恢復民眾對共產黨的信賴,也不會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警戒感。根據中國傳統的歷史觀,60年是干支輪一回重新再來,中國面對"還歷"(60歲)的今天,國際社會期待它能脫胎換骨,成為支持自由、民主及維護人權的大國。

加拿大發行量最大的"多倫多明星報"(Toronto Star)發表社論指,中國共產黨推出"民主權利","地方選舉"及"改善民主"等華而不實的保證,這些保證只適用於7400萬的共產黨員。中國13億人口的大部分,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有投票的權利。

中央社10月1日特稿中說,中國"國慶"閱兵展示多項新型自製武器,在光鮮炫目的閱兵大典之後,仍潛藏"一黨專政"等多項問題。閱兵和遊行不斷強調"忠於黨",歌頌中共,顯露"一黨專政"體制至今幽靈未散。法廣的報導就引用網友的話說,誰站起來了?中國的崛起,首先需要的是中國"人"的崛起,公民的崛起,才是中國崛起的目的和根基所在。如果真的要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就請先從革除"萬歲"情結開始。


本文留言

作者張頌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