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見面三分情,布萊爾擔任英國首相時親自向國際奧會委員拉票,讓倫敦逆轉勝,拿下2012年夏季奧運承辦權後,給了各國達官顯要一個重大的啟示。這或許可以說明申辦2016年奧運的四個城市的國家元首或最高行政首長,風塵僕僕趕往國際奧會全體委員會開會地點哥本哈根了。
2005年7月,第117屆國際奧會在新加坡決定2012年奧運承辦城市,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親赴獅城向數十位委員大力遊說;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雖也在當地,但他自認巴黎勝券在握,遊說態度不如布萊爾積極。
投票結果出爐,經四輪廝殺,倫敦以四票之差氣走巴黎,布萊爾為倫敦贏得出乎意料之外的勝利。
另一次重量級人物出馬拿下逆轉勝的例子發生在2014年冬運申奧。2007年,國際奧會在瓜地馬拉決定2014年冬運城市,投票前眾人看好的是奧地利的薩爾斯堡及南韓的平昌。
結果俄羅斯由時任總統的普亭出面,他破天荒以流利的英語成功征服國際奧會委員的心,協助黑海度假勝地索契爆冷出線。有了布萊爾與普亭的成功案例,各國此次紛紛仿效。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拚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