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豬肉還能便宜下來麼?

中國經濟的通脹預期正在潛滋暗長。雖然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連超認為目前中國不存在通貨膨脹。支持其觀點的數據在今天上午公布: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2%,連續七個月實現負增長;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也同比下降7.9%。

這樣的降幅顯然符合人們的此刻的求穩心理預期。畢竟此前農業部在8月底公布了豬肉價格連漲10週,雞蛋價格連漲5週,這使得8月份最終的CPI數據倍受關注。畢竟肉蛋價格上漲的背後是飼料價格的上漲,而飼料價格中大豆和玉米的價格上漲尤其敏感。

來自中國大豆網的統計數據,佔全國大豆總產量45%的黑龍江今年總產量較去年減少260.4萬噸,減幅達26.6%。黑龍江省從5月到8月出現兩旱兩澇,嚴重影響大豆長勢。今年大豆單產接近2007年,幾乎創歷史新低,總產量720萬噸,低於歷年平均值833萬噸。

此外,玉米價格的上漲已經直接體現在飼料成本上漲中。今年東北地區玉米減產亦成定局,5月出苗期乾旱降低出苗率,6月黑龍江、吉林又遇大面積冷害天氣,氣溫一度降到1984年以來最低,8月份降雨但已無法改變減產定局。

一系列的壞消息從東北糧倉傳來,霜凍的天氣又加重了大豆和玉米的收成預期。多米諾骨牌正從豬肉、雞蛋價格的連續上漲,向畜牧產品價格上漲延伸。畜牧產品價格上漲,又帶動了飼料價格的走高,進而拉動糧價整體上漲。新一輪的農產品漲價似乎已經到來。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8月11至20日,在全國50個主要城市的15種主要農產品價格中,有11種農產品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由於2007年開始的上輪通貨膨脹就主要是由豬肉漲價引起的,此次肉蛋價格的上漲也許蘊含著新一輪通貨膨脹的誘因。由於食品類商品在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佔大約1/3的比重,豬肉和雞蛋又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相比起信貸的大幅擴張,這更應該值得警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