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盜墓 大陸盜掘文物難杜絕

中國大陸想盡辦法從國外斥資購回流失文物,卻有更多的古物因治理不善而被盜流失出去。非法盜挖和走私日益猖獗,甚至不少地方流傳「要想富,先盜墓,1盜1個萬元戶」的話。

這句話是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健民的口中傳出,尤其古文物經濟價值愈來愈高之際,瘋狂盜挖的行徑,連附近有墓葬地的村民,都具有專業技術開挖。

李健民告訴「中國青年報」,這些村民都是向專業的考古隊學來的,考古隊在挖掘時村民都在旁學著,連幫忙看門的老人都注意聽考古隊的談話,「作為有用信息傳遞給自己家人和親戚。」

接下來犯罪集團就會和村民勾結,不少文物販子和專門從事盜挖古墓的人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房地產的開發也是文物流失的主因之一。許多地方為發展經濟,跳過開發前需先審核有無地下文物的步驟,或者邊動土就邊蒐集挖出來的文物,折價賣給施工單位,或張貼收購價目表。

過份的是,一些民警打著執行公務的旗號公開盜挖。山西臨汾曲沃縣曲村鎮周邊的山西晉侯墓葬群1990年代初被盜,就讓當地公安民警「一夜致富」。

尤其青海丶甘肅丶寧夏等經濟水準低落省份,文物保護經費捉襟見肘,當地的公安執法部門對文物保護工作形同虛設,人力丶財力的缺乏,根本無從管理。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許新國說,青海甘肅地區文物大量流失已持續10餘年,「經費不足,上面不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李健民也舉例,內蒙古赤峰以出土6500年到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為名,但當地大小官員常在送往迎來中,將紅山玉器丶特別是上等玉器,當作重要的行賄受賄物品,這在當地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64歲的李健民從事考古工作數10年,他並享有中國國國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參與過多處重要文物地址的挖掘工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