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人愛存錢傳統難改 儲蓄率超過50%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日前報導,或許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人能像中國人那樣儲存那麼多錢。本來亞洲人的儲蓄率就很高,但是中國人超過了平均水平。尤其是中國人在困境時期都很節省。

中國人儲蓄了多少錢?報導指出,瑞士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納坦.安德森說,從整體經濟來看,中國人的儲蓄額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還多。我再重複一遍,達到了年經濟總量的50%以上。

野村證券公司的首席國民經濟學家保羅.舒爾特做了一個比較,中國的儲蓄率比全球平均儲蓄率高出100%還多,全球平均儲蓄率為25%。根據最新的官方數據,中國的儲蓄率為56%。

從2002年以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在上升。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國有企業的沒有用於再投資的那部分利潤。有必要看一看亞洲第2大新興市場印度的情況。該國的儲蓄率大約為33%。

至於儲蓄的原因?蘇格蘭皇家銀行亞洲業務首席分析師桑賈伊.馬圖爾列舉了6個原因:1)中國人過過緊日子,這在他們的集體記憶中打下烙印;2)他們知道,他們沒有國家福利體系可以依賴;3)沒有合理的長期的投資可能性;4)缺乏消費資金的融資渠道,導致購置任何大件之前都得先攢錢;5)企業雖然盈利很高,但實際上不分紅;6)在中國大受歡迎的外國品牌貨價格太高,為了購買它們許多人只好儲蓄。

此外,那些今天收入不錯的人也經歷過了亞洲金融危機,他們看到泰國中產階層是如何在一夜間變窮的,因此自己也變得謹慎起來。他們寧願把錢藏在枕頭下也不願意購買奢侈品。充其量他們只會把一些錢放到股市或樓市去投機,以便增加自己的財富。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說:"我們國家人口眾多,而且有儲蓄的文化傳統。"

新華網指出,中國人喜歡儲蓄,這種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並不明智。因為過去幾年裡通貨膨脹率高於儲蓄率,所以他們儲蓄賬戶上的購買力逐月下降。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到股市和樓市進行投機性投資,而股市和樓市每年都在形成泡沫。

對國家來說,轉變思維是重要的,甚至是至關重要。因為中國人不應該儲蓄,而應該消費。為了增加消費,國家至少要承擔國民的一部分自我預防費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