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石刻天文圖 世界最早的實測星圖(圖)

在氣勢雄偉的忠王府裡,有一個石刻的古天文圖,靜靜地站在大門邊。要不是曾經見過它的人,要注意到它還真是難。這個石刻天文圖,原本矗立在蘇州的孔廟(文廟)戟門前,如今已移到蘇州博物館。

 
蘇州石刻天文圖,為現存世界最早的實測星圖。

在氣勢雄偉的忠王府裡,有一個石刻的古天文圖,靜靜地站在大門邊。要不是曾經見過它的人,要注意到它還真是難。這個石刻天文圖,原本矗立在蘇州的孔廟(文廟)戟門前,如今已移到蘇州博物館。

中國古天文學蓬勃發展,中國更自宋代,亦即公元1010~1106年間,分別進行了五次的恆星位置測量。公元1191年,有一個叫黃裳的人,利用這五次的測量結果,繪製出一幅「天文圖」,很類似今天的星圖,並於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時刻成了石碑,豎立在蘇州的孔廟。這也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實測星圖。

蘇州石刻天文圖,高約2.16米、寬1.08米,碑額刻有「天文圖」三個字。整個石刻天文圖,區分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是一個圓形的星圖,下半部則是一堆的說明文字。星圖直徑91.5厘米,並刻有1 434顆恆星,還有銀河帶斜貫星圖。天文圖以北極為圓心,畫了三個同心圓,並有一個偏心圓。

繪製這幅古天文圖的黃裳,在南宋光宗即位之初(公元 1189 年),是皇子嘉王(寧宗)的翊善。「翊善」是官職名稱,其職責在教導皇子。為了方便指導嘉王學習天文地理,他曾經作「太極」、「三才本性」、「天文」、「地理」、「皇帝王伯學術」、「九流學術」、「帝王紹運」、「百官」等八幅圖。

黃裳當時教導皇子所繪製的八幅圖,現僅有「天文」、「地理」和「帝王紹運」留存有石刻摹圖,俗稱天、地、人三圖。

這三張圖,乃是王致遠在宋理宗淳佑丁未年(公元1247)時,刻置於蘇州文廟的戟門處,文革時期才被移到蘇州市博物館中陳列保護。蘇州古天文圖有不少拓本流傳海內外,臺北市立天文臺也藏有一本。

這塊矗立在忠王府大門邊的石刻天文圖,在精彩的蘇州博物館建築和充滿歷史性的忠王府裡,顯得格外不起眼,但它卻是早年中國天文實際觀測繪製的星圖,在天文人眼裡,重要性更勝忠王府。

本文留言

作者邱淑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