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唯物主義,弘揚人文主義

首先簡述一下唯物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基本概念與主張。

唯物主義是與唯心主義極端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物主義的基本認識前提是,承認物質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並且不依賴於人的意識。唯物主義雖然承認人能夠以實踐的形式能動地改造外部世界,但同時又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自然、社會、人類活動都是物質世界的不同表現形態,人的頭腦只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進而把人頭腦中形成的意識也歸納到物質的屬性當中,認為物質是第一位,意識最終只處在物質的從屬地位。

人文主義是一種基於理性和仁愛的哲學理論和世界觀。人文主義從慈愛的人性本能獲得啟示,通過理性推理來指導實踐,並以博愛為基本價值觀。主張尊重個人偏好、尊嚴和思想自由,人與人之間互相寬容,反對使用暴力。人文主義對人與自然的關係強調和諧相處,注重人的精神和心靈活動。人文主義世界觀顯然不同於唯物主義,對唯物主義的絕對物質化持批評態度,但同時也認為:與理性相違背的神靈崇拜和強制性的宗教儀式是不符合人文主義精神宗旨的。

從以上對照可以看出,兩者的哲學觀點存在著明顯衝突,尤其是在對待人的認識問題上十分不同。概括來講,前者是把人的一切物化掉了,儘管承認人可以能動地改造外部世界,但還是把物質放在第一位,把精神和意識放在第二位。而人文主義更強調人的理性作用,認定人具有慈愛之心的本能,不討論孰是第一性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更關注的是人的個性價值與發揮,以及人與客觀世界的和諧兼容關係。

經驗一再證明,唯物主義對人的物質化宣揚,其危害性是極為嚴重的。歸根到底,唯物主義學說就是把人的精神和意識歸結為物質的副產品,降為物質的從屬地位。這種理論本身也很難自圓其說。其實,關於精神和意識的來源本質,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得出說服彼此的結論。就連達爾文也在他的《物種起源》最後面寫上了這樣一句話:The first life must came from God's breath (第一個生命一定是來自神的一口氣息)。再從眾多科學大師對基督精神的信仰來看,就更是讓我們不得不質疑唯物主義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了。

顯而易見,人文主義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和理性思考,其思想不僅僅來源於實踐和經驗,更是來源於人的自省和自發的理性思維活動。強調對人的尊嚴、價值、生命的重視和關切,對自然生態環境抱有真誠的責任意識,對人類遺留下來的精神遺產及文化現象高度珍視,對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給予積極肯定和塑造。同時人文主義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而且影響到物質文明建設,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個性的核心內容和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考量。

實踐表明,以唯物主義為思想來源的治國理念是極具破壞性的。近年來所謂發展是硬道理的宣揚,實際上是一種唯物主義至上的選擇,是一種顧此失彼的權宜之計,是一種專制武斷式的硬不講道理。雖然這種理論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國際競爭背景下形成的,並且表面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卻大大忽視了人在精神層面上的建設和需求。所謂的這種發展,只是物質投入的發展,而且是以大量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同時更在國民精神導向上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人們前所未有地一致向錢看,鈔票和股票腐蝕人民的心靈,發展是硬道理迅速被異化成鈔票和股票是硬道理,致使權錢交易大肆氾濫,官腐猖獗,民怨高漲。更極為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下一代,無論是八零後還是幾零後,正在受到日益盛行的物質享樂主義的浸染和毒害。自我亦自負的憤青們,天真地把國家發展與強大,僅僅理解為取得了諸如建設了鳥巢和放飛了神五神六的成果,就視為崛起,就視為成功,就狂熱得妄自尊大,豪情萬丈。這種以摸得著看得見為價值判斷的思維方法,實為膚淺和可悲,其思想根源正是唯物主義學說的作祟。

我們再看今天的城市建設,所謂現代化建築簇擁林立,鋼化結構高聳挺立,直上雲霄,且造型全部為直線型方塊設計,地域差異以及文化遺存完全不再反映,千篇一律,複製雷同,好似真的進入了天下大同時代。城市中的原有水系、湖泊被掩埋,綠茵和園林被侵佔,被取替,人們忙碌地穿梭在地下道或暴晒在日光下。再看城市夜晚,不夜城已成為當今政績工程的重要標誌,夜晚燈火通明,強光四射,霓虹燈各異紛呈,眼花繚亂,虛幻迷離;高分貝電器噪音轟鳴作響,不分晝夜,理直氣壯,讓人不得安寧。其實,夜晚本該就是夜晚,沒必要跟夜晚較勁,夜晚正是生物鐘讓人休息的時候。這種黑白顛倒與精神錯亂形同無異,別無二致,實不可取。近年來還流行所謂的包裝文化,簡直是糟蹋文化,大到包裝夜晚,小到包裝一塊月餅,可謂無奇不包,過度包裝使消費與浪費同時發生,最終是全民被迫買單。如此這般發展,與人的自然屬性所必需的怡然舒適、安閑靜雅、文化欣賞,完全背道而馳,其所計算到GDP的數據增長,如同數字遊戲,最多隻表示一時的虛假繁榮和熱鬧,經不起時間的檢驗。

現代化的發展決不僅僅是物質化的發展,更應該注重和把握人的本質屬性所仰賴的人文內涵。人更需要心靈的撫慰,更需要和煦融融的人文環境氛圍。人文主義就是主張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倡導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科學,尊重自然和尊重人的自身。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文主義要比唯物主義更加科學,更加文明,更加符合人的自身利益,更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如果說人腦器官是物質的,還可以說得過去,但是把人的頭腦中所固有的意識和精神的活動機制,也歸類為物質屬性,就是極其錯誤和荒謬的,等於是對人的侮辱。過去唯物主義者常說這樣一句話:我們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事實證明,這種宣稱實屬無知者無畏的狂躁。他們既不害怕神靈,更不在意人的價值,是冷血動物。就連人的生命都不珍惜,哪還有什麼可以珍視的呢?沒有敬畏之心就不會有自省,沒有自省之誠就不會有進步,這個道理十分簡單。所以唯物主義學說是背離人性的,必須加以摒棄。

在社會實踐中,決不應把唯物主義學說作為治國理念,而更應以人文主義精神作為行動指導。在人的衣食住行基本得到保證以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放在首位,人文主義精神必須得到大力弘揚。國家應該加大投入,不光是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人文主義思想教育更要從娃娃抓起,普及到中小學校。使愛護自然,保護生態與人文環境真正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這是人的自我保護和自我尊重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還應自覺意識到:人性的自然屬性需求,決不僅僅是衣食住行的滿足,更應在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和媒體監督自由等政治訴求方面得到尊重和鼓勵。只有在政治制度上不斷改革,真正建立起對政黨和政府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實現憲政民主制度,人文主義的思想主張才會真正得到落實,國家才會強大,世界才會尊敬,公民生活才會更加美好幸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子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