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歐盟對中國進行武器禁運20週年。20年前,中國發生天安門事件後,歐盟決定對中國進行制裁,武器禁運為其中的一部分。
近來中國政府試圖說服歐盟解除這項禁運。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宋哲日前表示,禁運不利於雙邊關係深化,「這是對戰略夥伴的荒謬性政治歧視」。
然而,歐盟主管對外關係執行委員費瑞羅-華德納(Benita Ferrero-Waldner)的發言人表示,禁運短期內不會解除。
這位發言人指出,解除禁運的三項前提,包括中國批准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Rights);釋放參與天安門事件而遭到監禁的異議份子;廢除未經審判即能判決監禁的「勞教制度」。
「在這些前提達成前,不可能解除禁運。」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無疆界人權組織主席法爾特(Willy Faurtre)則建議,應再增加兩項對歐盟與臺灣都很重要的前提:要求中國撤除部署於東南沿海的1500顆對臺導彈,以及正式宣布不以武力犯臺。
法爾特指出,20年來,中國的民主丶法治與人權毫無進展;更甚的是,過去幾年來,無視於臺灣總統馬英九舒緩雙邊緊張關係的不斷努力,北京對臺導彈增加到1500 顆。北京的威脅未減少,國際社會也持續保持緘默。
他說,「不幸的是,中國並不想透過對話與民主達成和平協議」。過去20年,歐洲議會通過對中國缺乏民主丶法治與人權的決議超過25項。
前歐洲議會自由民主聯盟主席丶英國自由民主黨議員華森(Graham Watson)也深有同感。
他認為禁運仍有維持必要,相信經過一段時間施壓,可以說服中國撤銷對臺導彈,「這會是有效的談判籌碼」。
他並引述馬英九總統日前談話指出,儘管在他上任後,一度緊張的台海關係獲得改善,臺灣仍能感受到中國的強大威脅,需要美國協助臺灣完善國防安全。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人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