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非洲行 和中國互別苗頭
雖然美國國務院在希拉裡出訪前指出她此行所要彰顯的幾個議題為區域的經濟發展、教育、民主治理、及對女性的暴力等問題,但另一方面希拉里卻是要強化美國能源豐富非洲國家間的雙邊關係,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因此是一次全方位的外交出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日前出席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舉行的「非洲成長暨機會法」(AfricanGrowthandOpportunityAct,簡稱AGOA)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並順道訪問了南非、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賴比瑞亞、和維德角等國。由於這是希拉里上任以來,出訪國家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行程,因此備受關注。另外,美國國務院也強調在歐巴馬上月訪問非洲後,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總統和國務卿在上任後,同時出訪非洲最早的一次。
希拉里此行的主要目的,當然是參加AGOA的部長級會議。由於AGOA在歐巴馬總統的家鄉肯亞舉行,而歐巴馬在上月首次出訪漠南非洲時,僅訪問了民主和發展櫥窗的迦納,而略過肯亞,讓家鄉父老頗有微言,因此希拉里將其非洲處女秀的第一站訂為肯亞,多少有安撫不滿情緒的作用。不過,由她選擇的其它六個國家來看,希拉里所要展示的是美國對非洲政策的全面性。
南非是非洲最重要的民主國家,又是非洲第一經貿大國,更是最能影響鄰國辛巴威,過去在布希政府任內雙方關係較為緊張,有待修復。安哥拉是非洲重要的石油輸出國,目前和中國關係密切,在美國日益仰賴非洲石油進口之際,亟需強化華府與魯安達的關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內戰衝突,除了稀有金屬的爭奪和族群矛盾外,亦有人道救援的危機。奈及利亞雖然貪腐問題嚴重,又有國內叛軍肆虐,但畢竟它是非洲第一大國,不得忽視。賴比瑞亞由非裔美人於十九世紀中葉建立,雖然從未是殖民地,但卻是美國在非洲唯一有淵源的國家。賴國剛走出十多年的內戰陰影,又選出非洲第一位女性領導人,希拉里當然要給這個仍然脆弱的小兄弟,給予鼓勵和扶持。至於最後一站的維德角雖然地小人稀,顯得微不足道,但卻如同迦納等少數非洲國家,在過去二十年民主化期間歷經政黨輪替及政權和平轉移,達成民主鞏固,是歐巴馬總統所樂見的典範。
基本上,希拉里的行程代表美國對非洲政策有延續布希政府的部分,亦有新的變數;它雖然強調理想主義中的民主人權及善治,但也有現實主義的戰略考慮。比較特別之處,則是過去美國總統和國務卿,甚至是第一夫人出訪非洲時,鮮少訪問超過五個國家,而此次希拉里風塵僕僕,除了北非外,足跡遍及非洲大陸不同的角落,意味美國這回真的是重返非洲大陸,要再度拾起非洲議題的對話權。
另外,從希拉里的代表團成員來看,與她同行的另外兩位歐巴馬政府內閣官員─農業部長維爾薩克(TomVilsack)和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Kirk)的從政背景,一位是擔任過八年以農業為主的愛荷華州州長,一位是有近兩任德州大城達拉斯市市長的經驗,前者瞭解農業和能源的關連,後者則有豐富的經濟治理經驗。
在三位隨行的美國眾議員中,佩恩(DonaldM.Payne)來自新澤西州,是外交事務委員會(CommitteeonForeignAffairs)非洲暨全球衛生小組(SubcommitteeonAfricaandGlobalHealth)的主席;麥克德莫特(JimMcDermott)來自華盛頓州,是眾議院最重要的籌款委員會(CommitteeonWaysandMeans)成員;洛伊女士(NitaLowey)是紐約州選出的眾議員,目前是眾議院另一重要委員會─撥款委員會(CommitteeonAppropriations)國家、對外運作及相關計畫小組(SubcommitteeonState,ForeignOperationsandRelatedPrograms)主席。有趣的是這三位眾議員都是在一九八九年進入眾議院,已經連任十屆,相當資深。
國務院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卡森(JohnnieCarson)當然會陪同希拉里的全部行程。卡森是職業外交官出身,曾擔任美國駐烏干達、辛巴威和肯亞的大使,也曾在奈及利亞、莫三比克和波札那服務,是一位熟悉非洲事務的資深外交官。更重要的是,卡森助理國務卿、洛伊女士、佩恩眾議員及柯克貿易代表都是非洲裔的背景,他們的隨行應可輕易博得非洲國家及人民的好感和較多的信任。柯克貿易代表在肯亞報紙上有關AGOA的專欄評論,則是另一種爭取認同的方式。美國對非洲外交有此優勢,這是其它國家所少有的特殊歷史淵源,若是能善加利用,將會為它在這個地區的外交工作有所加分。
希拉里在對AGOA論壇的演說中,指出四個最值得注意的面向:貿易、發展、善治、婦女。貿易是非洲發展的契機,美國願意作非洲的貿易夥伴,並提供援助,希望非洲能以農業為其經濟發展的基礎。希拉里也希望非洲人民能監督政府,確保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自由開放,邁向善治。最後,希拉里強調婦女對非洲發展的重要性,並舉賴比瑞亞總統瑟麗芙─強森(EllenSirleaf-Johnson)、肯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塔伊女士(WangariMaathai)等為例,說明非洲婦女的貢獻與成就。
這篇演說雖然未提及非洲的能源,但卻可以被視為是希拉里訪非之行的最佳說明。基本上她對非洲發展持樂觀的看法,但也指出一些問題所在,包括美國最關心的善治和廉能政府等問題。在雙方貿易方面,雖然希拉里強調的是AGOA可以為非洲國家創造的機會,但AGOA何嘗不是替美國打開非洲市場及投資的重要工具?因此表面上看起來,美國重視的是發展、善治、人權、民主等價值,但其中仍不乏美國經貿利益的考慮。這是美國外交的實質,理想主義中有現實的考量,現實主義中又富有理想色彩。
最後,希拉里此次選擇出訪安哥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涵義最值得探討,因為前者所代表的是美國現實主義中石油能源等戰略利益的考慮,後者則是除了擁有豐富稀有金屬礦藏外,其內戰所引起的動亂和國際社會對女性成為暴力受害者的關切,讓它成為美國外交理想主義及道德價值具體呈現的重要場合。希拉里造訪這兩個國家,充分顯示歐巴馬政府外交具有彈性,並不受單一的意識形態所主導。
雖然美國國務院在希拉里出訪前指出她此行所要彰顯的幾個議題為區域的經濟發展、教育、民主治理、及對女性的暴力等問題,但另一方面希拉里卻是要強化美國能源豐富非洲國家間的雙邊關係,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因此是一次全方位的外交出擊。國際觀察家基本上亦是持此態度,認為美國雖然強調民主治理及人權,反對貪腐及獨裁,但也願意和這些指標並不理想的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及奈及利亞有更深入的來往,頗有和中國互別苗頭的味道。
- 關鍵字搜索:
-
希拉
來源: 聯合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H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