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電力公司「毛怪」原來是這樣(圖)

設計師迪安·卡柏,介紹動畫"怪獸電力公司"的"毛怪"與"大眼仔"兩個角色。

從一九九五年《玩具總動員》開始,一種全新3D動畫片樣式,突破平面空間限制,打造了虛擬立體世界。今年夏天皮克斯動畫片裡的世界、角色與故事,八月七日起至十一月一日將在北美館開麥拉,昨天《怪獸電力公司》主角"毛怪"與"大眼仔"先曝光,同時展現相關畫作手稿、模型等五件展品。

"皮克斯動畫二十年"展自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規畫展出至今,已於英國、芬蘭、日本、韓國及墨西哥等國展出,隨著後來新進電影如"料理鼠王"、"瓦力"及"天外奇蹟"的加入,這次臺北站更完整呈現皮克斯工作室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成就。

預計展出四百六十件繪畫手稿、故事版、數位繪圖等2D製作,加上超過五十件3D人物雕塑、數位裝置及經典短片播放,約共五百五十件作品。

從角色發想說起

皮克斯工作室展覽設計師迪安·卡柏表示,皮克斯電影角色發想、創造與演變過程,背後藝術創作,都將在展覽中呈現,雖然展場中影片,和最後電影展示不一樣,但基礎構思均相同,是用不同媒材構成影片的性格,每個創作都是皮克斯工作人群策群力完成。

皮克斯的工作人員,會因電影需求而有新的生活嘗試,像拍《料理鼠王》他們也要學做菜、拍《海底總動員》要學游泳,有次要拍牙醫看牙,辦公室就買了一套牙醫設備,給技術人員參考。

設計師先創造

昨天開箱的"毛怪"和"大眼仔",卡柏指出,這二個來自怪獸世界的實體模型首次在臺灣展出,開始創造"毛怪",是技術組不斷聽故事組說故事,找出可表現方式,"毛怪"角色首先由角色設計師畫出角色,之後再由雕塑家塑造出作品後拍照,最後進行著色和處理其他細節。

這樣的過程包含了至少四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師,不斷反覆重新製作或實驗不同材質來營造符合故事情節的感覺。光毛怪一角便製作出多達八種以上不同造型的模型。

大眼仔樣子都沒變

卡柏表示,在皮克斯做事有一句名言"加分",就是把故事不斷加分,最後成有造型的創作品。至於"大眼仔"的構圖,原本就是一個大圈圈、一個小圈圈,都沒有改變。

卡柏說,這些小型立體雕塑模型,都具備最後搬上大銀幕時的角色特徵,幫助藝術家可透過它們看出角色設計圖在電腦中以3D表現效果,及實際生理特徵和外觀。



本文留言

作者郭士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