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出政績?中國各省GDP之和多出全國1.4萬億

中國的GDP增長數據成了各省政績的重要依據,根據公布的數據,今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公布的上半年GDP之和,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約多出1.4萬億元。

7 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表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此後,記者陸續查到全國 31個省市自治區經濟「半年報」。記者發現,31個省市自治區上半年GDP之和為153769.4億元,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39862億元要多出約 1.4萬億元。兩者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出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表示,要客現看待這一問題,各省市自治區統計的數據,存在重複計算的問題。比如一家大型公司,在各地均有分支機構,公司總部算進去各分公司營收之和。而各地又將各分公司營收納入統計。因此,經常出現各地GDP總和大於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

葉青表示,現在關鍵是要將統計數據「夯實」,出口與消費統計數據不易失真,投資這一部分,統計的數字不能僅看紙面上的,而是要統計有多少投資最終轉化為實物工作量。葉青表示,雖然我國22個省市自治區上半年GDP同比增長超過8%,但各省的情況不能代表全局,目前國家政策的制定,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作為參考。所以,目前國家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並未見調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