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顛傳像形術--薛顛的雲法

編者按:傳統武術是中華神傳文化的一個瑰寶,現在中國大陸產生的所謂的新武術,強調表演性,缺乏實戰性,更沒有修煉的內涵。定於今年下半年開賽的第二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是全球武林的大盛事,其宗旨是:"以繼承中華傳統武術精華、促進交流、弘揚中華神傳文化、提高武術技藝和武德為目的﹐通過中華傳統武術比賽﹐展現中華文武道德的傳統理念。"那麼,什麼是傳統武術呢?被譽為"中華武學最後一個高峰期的最後一位見證者"李仲軒老人口述的和與之相關的文章,希望對我們認識什麼是傳統武術有所助宜。

全文包括李仲軒老前輩生前所發表的全部24篇文章和在李老去世後才得以發表的遺作五篇,以及唐家後人的一篇《唐傳形意八卦掌》,總計30篇。分為尚式形意、唐傳形意、薛顛像形術和李仲軒前輩遺作、形意拳相關文章五大類。

18.薛顛的雲法

薛顛是我見面就磕頭硬拜出來的老師,他當上國術館館長後走了文士的路線,接人待物彬彬有禮,我拜師時他好像是五十三歲。拜師時由於我離家太久,錢都花完了,連拜師禮都沒有。他的《像形術》一書,確是可開宗立派的拳學,同時也是在一個新的名目下,將形意拳的要訣公開了。此書用詞簡約而雅緻,可謂字字斟酌,是給自己寫傳世之作的寫法。

形意拳有"劈崩鑽炮橫"五行,薛顛有"飛雲搖晃旋"五法。此次講一個雲法,僅作為青年一代自修此書的提示。象形術源於形意拳,先說形意拳的大法則。

《莊子》中有個"庖丁解牛"的故事,牛肉糙厚,一把刀子殺不了幾頭牛就崩壞了,但有一個屠夫一把刀用了多年仍然鋒利如新,這就是形意拳的大法則--以柔用剛。有人喜歡形意拳表面的剛猛,結果練成了"傷人傷己",鐵骨頭硬繭子,但仍免不了像一般屠夫,剖了牛,刀子也壞了,早晚傷了自己。真正的形意拳是"傷人不傷己"的,要兜著勁打人、扑著身子打人。

之所以用壞刀子,因為手腕僵,刀子入肉後一較死勁,就崩了,只有腕子活了才傷不了刀子。同樣的道理,形意拳一出手,身上是活的。不是一個勁,多股勁團在一起,如此方能"游刃有餘"。

以前天津有位武師,天生一股狠勁,平時將一百張高麗紙迭在一起,兩臂翻著打,能打得最底下的一張碎,而上面的無損。這個方法連招式帶勁力都有了,與人比武,兩臂一翻,別人就招架不住。

唐維祿知道他是好漢,想點撥他,說:"你這是打一百張紙出的功夫,要超過了一百張紙,怎麼辦?"他說:"接著翻。"唐師說:"我搭著你,看你能不能翻過來。"他連翻多次,胳膊翻不上來,這是唐師在"庖丁解牛"。形意拳的勁含著,能控制人,發作起來,猶如庖丁一下把刀子捅到牛體深處,能把人打透了。只有"傷人不傷己"的勁道,方能無堅不摧,"傷人傷己"的硬功終歸有限。

平時總爆發著練拳,拳頭掄得越猛,勁越單薄,竹籃打水一場空,練不出功夫。比如尚雲祥綽號"鐵腳佛",可以腳裂青磚,但他教我們時不讓足下用力,要提著腳心,因為在人體力學上,腳跟和後腦是槓桿的兩端,打拳時狠勁蹬地,會震傷後腦。練形意拳練得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就是腳下太用力了。

尚雲祥足下的沈重力道是輕著練出來的,好比走鋼絲,腳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輕",得更用力才能輕得起來。不是在一個勁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幾股勁。走鋼絲為控制平衡,得調動全身勁道,敏捷變化,既不能踩實了鋼絲,也不能踩虛了,掌握住這個火候,方能練出功夫。

練拳要如盲人走路,盲人跟常人不同,蹭著地走路,外表好像很沈重,但腳下是活的,並不只維持著前後平衡,四面八方都照顧著,絆到什麼東西,一晃就站穩了,這是"以柔用剛",多股勁的作用。這個"柔"不是軟化,是變化。

我聽聞程廷華走的八卦樁不是木頭,是籐條編的。我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後來一次走在河灘上,泥巴有韌勁,走著走著,忽然覺得腿上出了功夫。如果傳聞屬實,那麼程庭華踩"軟樁子"是在練多股勁。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禍害中國人,程廷華拎著大砍刀在房上走,見到落單的洋鬼子就蹦下來一刀劈死,轉身又上了房。他殺的人一多,給盯上了,最終被排子槍(洋兵隊一起開槍)打死。他是武林的英雄,八卦門的大成就者,功夫達虛靈之境,據說能先知先覺。

形意拳歌訣有"消息全憑後腳蹬",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門一提,腰上就來勁,腿上跟著來勁,後腳蹬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用腳跟敦地。薛顛還說提肛是練身法的關鍵,不是努著勁提,那樣太憋屈,而是肛門有了鬆緊,臀部肌肉就活了,兩腿方能"速巧靈妙"。

世評薛顛的武功達神變之境,我問過唐師:"薛顛的東西怎麼樣?"唐師說:"快,巧妙。"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腿上,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猶如拳擊裡重量級打輕量級,能有這麼大區別,而且腿上出了功夫,拳頭的衝撞力就大。所以,說一個練形意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說他技擊厲害。唐師當年和孫祿堂齊名,以腿快著稱,他能認可薛顛快,我就信服了薛顛。

至於薛顛的"巧妙",體現在他的"飛雲搖晃旋"中,提取了形意拳的精粹,練的不是拳招,是大勢。有一個可解釋"大勢"的事例--我跟隨尚雲祥的近兩年時間裏,沒有人找尚師比武,因為按照武林規矩,低輩份是不能向高輩份挑戰的,而且都知道尚師功力深,沒人動"在尚雲祥身上爭名"的心思。但有個軍隊團長來挑戰,我們不能按武林規矩將他趕走,其實一看就知道他功夫不行。

由於他糾纏的時間太長,尚師就說:"比武可以,得先立下武士字(生死文書)。你把我打死了,我徒弟將我一埋就完了,我要把你打死了,你們部隊不干呀。"他有點害怕,但既不立字據也不走,還呆著磨。尚師說:"不立武士字也行。這樣,你打我一拳,把我打壞了你就成名了。"

團長一拳打來,尚師身子一迎,團長就後背貼了牆。尚師還跟他開玩笑,說:"我能回敬你一拳嗎?"團長連忙說:"我打您,我都成這樣了,您要打我,我不就完了嗎?"說了服軟的話,這團長就走了,以後再沒來過。

尚師的這一迎,就是大勢。所謂"大勢所趨",練的是身法的動態趨勢。掄著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扑著身子打人,猶如虎豹,竄出去一丈是這個勢頭,略微一動也是這個勢頭。雲法的大勢,就是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擰拉回來,身子剛縮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轉了個身。幾次換勁均無斷續,要變化在一起。

雲法的要點,是它的特殊之動。練時不要求快求敏捷,那樣就成了體操、田徑的動。這種動猶如早晨不想起床賴在被窩裡鼓悠的動,猶如深夜裡倦意一起伸懶腰的動,是一種天然之動。

如果沒有這種動,就很容易將形意拳步法練成交誼舞舞步了。薛顛在《像形術》"樁法慢練入道"的章節寫道,站樁時要"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站樁也是為了練這種動的。

薛顛的雲法要"蕩蕩流行綿綿不息",正如太極拳雲手不是手從左擺到右,而是由左"變化"到右。練擺動什麼也練不出來,練變化才能出功夫。沒有這種天然之動就沒有變化,硬性地訓練自己,就成了作體操。

有著天然之動,就有了神氣,所以薛顛說雲法在內功上有"丹田氣實之妙",發勁上有"彈簧、鼓蕩、吞吐、驚抖之機",身法上有"蜿蜒旋轉行蹤不定之靈",極盡變化之能,是長功夫的快捷方式,深切體會,可知薛顛的巧妙。另,書上沒寫,但薛顛教我時,說雲法可點穴,多教出一個手指翻挺的動作。不管能否點穴,武術一定要練到指尖,手指一彎就是拳,死握著拳是很難練出勁道的。對於雲法,薛顛在書上最後囑咐讀者:"學者,最宜深究其妙道。"

再解釋一下薛顛在書上講的"三頂",頭頂有衝天之雄,舌頂有吼獅子吞象之能,指頂有推山之功。頭髮根聳起,血氣沸騰,好像大鵬鳥隨時可衝天而起,令人勃發英雄氣概,"雖微毫髮,力能撼山";舌頭掀起,渾身肌肉振奮,"丹田壯力,肌肉似鐵"。而且舌一頂住上牙床,牙就咬緊了,牙緊手就快,比拚果斷。

這頂舌切齒,還要有個"舌根一顫,能發出獅子般巨吼"的意念,但不真吼,含在嘴裡,如滾滾的雷音。身子扑出去的時候要有個狂勁,好像獅子張口,哪怕是大象也把它吞了,不是真張嘴,但嘴裡要咬著勁。有了這股狂勁,能攝敵之魂魄,"牙之功用,令人膽悚";手指甲裡的肉頂著指甲,遍體筋都牽顫。不但手指要頂,腳趾也要頂,缺一不可。人往往一頂就僵,找一點手腳尖冰涼的感覺,就自然地頂上了。人生氣的時候,會氣得手指發抖,就是牽顫了筋,即便沒練過武,這時候打一拳,練武的人也很難承受,"爪之所至,立生奇功"。

三頂不單是激發勁道的比武要訣,也是保養身體的鍛練法,我是快九十的人了,但沒謝頂沒戴假牙,算是頭髮、牙齒保住了,這就是三頂的功效。(完)

【第二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網址:http://martialarts.ntdtv.com/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