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將繼續實行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基本上在人們的預料之中。這是因為,雖然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在第二季度已經接近中國政府年初宣布的百分之八的水平,但是這種增長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和政府控制的銀行大幅度的信貸擴張所支撐的;中國經濟的自我造血功能不僅沒有形成,反而因政府的輸血而有所減弱。因此,一旦這種政府的支撐力度減弱,中國的經濟增長立馬便會停止。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此時此刻絕對不敢在宏觀經濟政策上改弦更張。
但是,不少分析家們對中國力度強大的擴張的宏觀政策、尤其是快速擴張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風險表示非常擔心。這些風險包括:一是目前廣義貨幣增長速度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之間的差額加劇,這在宏觀經濟層面非常不正常,通常是增長質量下降的標誌,更是通貨膨脹的前兆;二是急劇的信貸擴張實際上已經造成了大規模的流動性過剩,這正是形成近期資產價格的大幅度波動的原因;三是在政府鼓勵下的信貸擴張,降低了信貸質量,因此中期內銀行不良資產上升風險正在快速積聚。
這些擔心不僅僅來自研究界,同時也來自一些重要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職能部門。例如,中央銀行研究局的局長張健華不久前在《中國金融》雜誌上撰文公開提出,中國政府採取的擴張性政策目前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已經初見成效,但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可能不足以推動未來經濟增長。建議在保持貨幣政策總體寬鬆的同時,適時適度進行微調。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特有的語境下,去掉不得不與中央保持一致的務虛的部分,張健華這段話的基調是:現行擴張政策帶來了風險,不足以推動未來的經濟增長,因此需要"適時適度進行微調"。
其實,張健華的文章所表達的絕對不是他個人的意見。從今年五、六月間以來,包括央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鋼、現任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的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等在內的金融高層人士都在公開講話中對下一步的貨幣政策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一方面表示在宏觀政策上與中央保持一致,但是與此同時又都把強調的重點放在"需要微調"上面。這在實際上是對進一步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提出了保留態度。
中國的中央銀行並沒有獨立行使貨幣政策的權利。顯然,包括中央銀行行長在內的金融管理部門的專業人士關於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微調"的相法遭到了中央政治局的否決。政治局的否決是基於對"政治穩定"的擔憂。因為中國經濟即使在保持增長的情況下都無法吸收日益增加的失業大軍,一旦經濟出現下滑,全面的政治風暴必然會瞬間刮起。但是,在否決了這些金融專業人士們的見解之後,中央政治局對他們提出的經濟風險有何對策呢?對策是有的:那依舊是一個"拖"字。他們一如既往地要將麻煩留給後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胡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