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黃帝問道廣成子

作者:邱道  2009-07-25 14: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崆峒駕鶴游,鼎湖乘龍去。"這是懸掛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管理所翰譜堂的一副書聯。寥寥十個字,卻含容著一篇黃帝問道廣成子,得道後乘龍上天的動人神話故事。


遠古仙人廣成子駕玄鶴來到崆峒山,只見林木蔥蘢,幽谷滴翠,涇河與胭脂河如兩條素練環山而流,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便想住下來養神化氣。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還不夠高,不足以隔斷塵囂,影響修煉。玉帝知道後,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無窮,往來如飛,不日即將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許的高度。最後挑來的兩塊和房子一般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丟在山下,這便是今天人們看到的"二郎石"。崆峒山加到多高呢?看看岩壁上鐫刻的"俯瞰五嶽"四個大字,就不必說了。


從此以後,崆峒山大變樣,摩天壓地,群峰如林,穴洞星羅棋布,奇石到處可見,整日白雲繚繞,紫氣蒸騰。廣成子居於混元洞,感到寂寞時,便邀仙友赤松子前來談仙論道,下棋消遣。廣成子駕下玄鶴,朝夕聞道,也變成一名仙童,隨侍左右。仙師對弈,神乎其神,都不動手,棋子卻一來一往,隨二位仙師之心而動。至今山上還有一塊古樸的青石棋盤,旁邊有一株傘形古松,彎身而立,名曰"觀棋松"。傳說這裡就是廣成子和赤松子下過棋的地方。


山有仙則名。東方的軒轅黃帝聽說廣成子住在崆峒山,不顧萬里之遙,一路風塵僕僕前來拜師問道。這黃帝也是個非凡人物,姓公孫,名軒轅,為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其母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個月後於戊己日而生,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又因居軒轅之丘,用以為名,又以為號。黃帝生而能言,不但聰明睿智,而且謙恭好學,不恥下問,為尋求治邦安民之道,青少年時即立志遊歷名山大川,遍訪天下賢能之士。這次去崆峒山,他已四十來歲,做國君也二十多年了,不免擺起威儀排場。黃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節坐木輪大車在後,另外還有文臣、武將、武士等不下一百多人。


一日,過了涇河,車仗停在山下。可是崆峒山層巒疊嶂,岩崖危峻,卻無路可上。黃帝在山下肅穆敬候許久,不見一點動靜,不禁惶惑地轉身向嫘祖說: "是不是我心不誠、志不堅,廣成仙子不願來見我呢?"嫘祖說:"我們從北斗星之東,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走到這斗柄之野,大家包腳的牛皮都磨穿了,怎麼能說心不誠、志不堅呢!"女節接著說:"我們歌舞起來,仙師也許會下顧。"黃帝點頭同意,於是焚起香草,青煙裊娜,香氣襲人,群臣跳起操牛尾之舞,邊舞邊唱,聲振山谷。


這時,廣成子、赤松子二位仙師正在對弈,早有玄鶴童子急匆匆來到洞中,用鳥語向廣成子說:"稟仙師,軒轅氏,在山下。"廣成子早知黃帝來意,含笑說:"真荒唐,不去治國,卻來求仙。待會兒我去看看。"赤松子起身告辭後,廣成子一揮拂塵,一隻丹頂鶴便落在身旁,他跨上鶴背,飄然出洞,一群五彩仙禽翻飛追隨,發出悅耳鳴聲。廣成子在雲端出現,黃帝等人欣喜若狂,全都跪倒在地。黃帝以極崇敬之語氣,朗朗陳述:"弟子一片丹誠,前來求教,敢問仙師,至道是什麼 ?"廣成子乘鶴在黃帝等人頭頂盤旋三匝,然後停在虛空,語意深長地說:"治理天下者,沒有見積雲就想下雨,沒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黃落,哪裡能談至道呢?"說畢,拂塵一揚,仙鶴凌空;隱入雲霞之中。黃帝悵然若失,望望崆峒山,想想仙人的話,不由一陣心酸,淚水奪眶而出。在黃帝落淚的地方,後來生出一眼清泉,泉中小石碧綠晶瑩,據說那就是黃帝的淚珠,後人把這泉叫做凝珠泉或琉璃泉。


黃帝畢竟悟性高,回國後勤勞焦思,憂國憂民,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在一批能人的幫助下,造宮室、舟船、弓箭,創天文、曆法、書契,等等。嫘祖教民養蠶繅絲,黃帝還根據自己的經驗,寫出一部醫書《內經》。後來在阪泉戰勝炎帝,在涿鹿擒殺蚩尤,統一了天下。真是文洽武功,顯赫彪炳。

黃帝雖貴為天子,但還是很想念廣成子。他一百歲時,悄悄離開軒轅之丘,單獨一人再次上崆峒山拜師問道。路上,黃帝見前面過來一位赤髮赤須的長者,便恭立道旁,施禮讓路。長者微微一笑說: "學會謙恭,始能求真。好,好!"黃帝趕忙上前說:"請問長者,哪條道可通崆峒仙界?"長者把黃帝略一打量,隨口吟道:"仙凡本無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說罷倏然不見。原來這長者正是赤松子,他是怕黃帝放不下帝王架子,吃不得苦頭,廣成子不向他傳授至道,才這樣指點的。

一路上,黃帝不斷思索那長者的四句言詞,直到鞋磨穿、腳磨破,寸步難行時,才恍然大悟,決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所過之處石子都被鮮血染紅了。至今在去崆峒山的路上,還能看到這種石子,人們把它叫做"血兒石"。


黃帝再次來問道的事,早有玄鶴童子報與廣成子。當他膝行到山下時,廣成子立即派出金龍把他接上山去。黃帝見到廣成子,稽首再拜,請教如何修身養性,才能達到長生不老之道。廣成子讚許他問得好,隨即以平緩的語氣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心,無搖汝精,存神定氣,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將守形,形乃長生。"廣成子說到這裡,略一停頓,接著又講了他如何修身,已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等等。黃帝一字一句牢記在心,只覺心明眼亮,豁然開朗,稱頌說:"仙師真是天生的聖明之人!"再拜而退。就在這天,從軒轅之丘趕來接駕的群臣,已登上峽口山頭,等候黃帝出來。這座山後來就叫"望駕山"。


黃帝回國後,居於荊山極高處之昆台上,依廣成子所教之道,靜修養身。他在一百二十歲時,命人取首山之銅,鑄寶鼎於荊山之下。鼎成之日,正當設宴歡慶之際,忽見空中霞光萬道,一條黃龍垂鬚髯而下,元妃見狀大驚,黃帝對她說:"不必驚慌,這是天帝派來迎我的。"於是離席騎在龍背上,元妃急忙扯住黃帝袍服,也跟著上去。傳說當時宮中大臣隨從黃帝乘龍升天的有七十多人。後來把黃帝乘龍升天之處,叫做"鼎湖"。李白在《飛龍引》詩中讚道:"黃帝鑄鼎於荊山 ","騎龍飛上太清家","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