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創造了與這種結構相適應的各種平面和外觀,從原始社會起,一脈相承,形成一種獨特風格。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使用範圍較廣,在三者中居於首位。它是沿著房屋的進深方向在石礎上立柱,柱上架樑,再在樑上重疊數層柱和梁,最上層樑上立脊瓜柱,構成一組木構架。在相鄰木架間架檁,檁間架椽,構成雙坡頂房屋的空間骨架。抬梁式構架在春秋時已有,唐代發展成熟。
穿斗式構架
穿斗式木構架也是沿著房屋的進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間距較小使柱能直接承受檀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數層"穿"貫通各柱,組成構架。這種結構技術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漢)已相當成熟,流傳至今,為中國南方諸省所普遍採用。
井乾式木構架
井乾式結構以圓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層層疊置,在轉角處木料端不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如同古代井上的木圍欄,再在左右兩側壁上立矮柱承脊檁構成房屋。井乾式結構需用大量木材,因此受到限制。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