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學更應有「道德的血液」

 2009-06-23 22: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新聞有時也像漁汛,一撥一撥地來。這是我30多年新聞從業經驗的一個小小的發現。金融危機這撥新聞有點過時了,近期是有關大學的一撥新聞。

德國十餘萬大學生17日舉行示威活動,抗議現行教育體系弊端重重。有大學生覺得自己未能得到應有的良好教育,"我在大學裡什麼都沒學到",女大學生馬萊娜·格切說,"(學校)沒有錢買書,儀器經常不夠。"更多的學生要求政府廢除一些州開始引入的大學收費制,加大教育投入。報導說,德國約半數州已允許大學收費,一些州設定的每年學費為1000歐元(約合1萬元人民幣)。

在大學裡什麼都沒學會,大概總比學一些學術腐敗、弄虛作假強。惟有一年1000歐元的大學學費也抗議,這就讓我們覺得德國大學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按他們父母的收入,一年1000歐元的大學學費還算高嗎?外國人的事情,讓人莫名其妙,不說也罷。

上週一,國內遼寧大學副校長和其學生聯手抄襲論文事件曝光。他企圖以"道德達人"的高調"金蟬脫殼",被新華社等多家媒體評論,我也寫了一篇《人的無恥是從哪裡來的》表示看法。上週五,媒體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對劉國正、林菱、詹健、鞠蓮華和汪海濤等"擬作自動退學處理"。除游泳運動員汪海濤外,劉國正等四名乒乓球運動員都是2005年9月進入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習。據交大體育系主任孫麒麟說,"這次自動退學的5個學生已有幾年未到學校學習,沒有拿到規定的學分......"中國社會的一個或明或潛的規則是,誰有本事誰有特權,誰就通吃。這個痼疾且不去論它,我可惜的是,這些人和錢學森成為校友,居然一點都不珍惜,白白糟踏了我國十分緊張的教育資源。君不見,為了考上大學,別說上海交大這個響噹噹的名牌,每年上千萬考生和父母、百萬教師都拼了小命,玩了老命,一點不比運動員付出的汗水差多少。他們居然"幾年未到學校學習",學校居然也就"寬容"至今,簡直成了來去自由的大賣場。

還有蔣介石被翻譯成"常凱申"這件中國大學和出版界的天下奇聞。上週五,北京日報報導: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僅第三章就被青年學者高山杉揪出幾十處名字謬誤。這本由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學術著作,除了蔣介石譯成"常凱申",費正清、林同濟、夏濟安等人在書中被譯為"費爾班德"、"林T·C"、"赫薩"等名字。這真是讓讀者大跌眼鏡。問題出在高中學生身上,或許不足為奇。經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之手,鬧出這樣的笑話,我們就有些哭笑不得,欲哭無淚,欲笑無聲。

現在,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對金融家、企業家、高管們的道德關注。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場極為深刻的道德危機。人們在呼籲讓他們的身上流淌"道德的血液",估計作用不大。或許我們首先應當讓大學擁有"道德的血液",畢竟公立大學是納稅人出資辦的,並不要求大學以賺錢為其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大學不能成為全社會的"道德的血液"中心或集散地,而去要求企業家為社會提供"道德的血液",無異於緣木求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京報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