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內需 中國出臺「購買國貨」政策

中國出臺了一項明確的"購買國貨"政策,將其作為經濟刺激計畫一部分。此舉將加劇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緊張,增加了世界各地保護主義抬頭的可能性。

中國九部委聯合發文,規定除需要採購的工程、貨物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無法以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等法定情形外,政府採購對象應僅限於本國產品或服務。

北京方面還表示,將對國內一些行業協會的申訴展開調查。這些協會指控,地方政府在與中國4萬億人民幣經濟刺激計畫相關的採購中,偏袒外國供應商。

瑞士信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陶冬表示:"從國內政治的角度看,這有一定道理,因為地方政府的確容易偏袒某些類別的外國產品。但考慮到自由貿易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這不是他們目前應該向世界其它地區發出的正確信息。"

僅在數月前,中國還對美國經濟救助方案中包含的"購買美國貨"條款提出強烈批評。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2月份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有的國家在刺激經濟的方案中提出了優先購買本國產品的條款,我們對此深感憂慮......在當前的金融危機背景下,所有國家採取的措施都不應該產生負面影響,尤其不應該發出錯誤信息。"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中國積極的經濟刺激計畫作用下,中國經濟正開始復甦,但失業問題依然存在,人們擔心,大範圍下崗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不安定。

陶冬表示:"整個世界都渴望看到中國四處發放訂單,拯救它們的經濟。但這一政策反映出,中國越來越擔心失業壓力以及潛在的社會不安定。"

該文件是由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發改委(掌握實權的政府計畫部門)及一些部委聯合下發的。

但在華經營的外國企業辯稱,在與政府刺激方案相關的政府採購中,他們大多被排除在外。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我們對這一討論感到困惑,尤其是多數在華經營的歐洲企業都是在當地註冊的,卻未能從政府的刺激方案中直接受益。命令政府採購優先購買中國產品和服務,肯定無助於解決中國1700億歐元的貿易盈餘。"

翰宇國際律師事務所(Squire Sanders & Dempsey)北京代表處合夥人詹姆斯•齊默爾曼(James Zimmerman)表示:"任何歧視外國產品和服務的舉措--無論公開的還是隱蔽的--都是保護主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