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培養孩子的愛心(圖)

作者:Martha Fay  2009-06-07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只要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愛心並不困難。本文所述五個家庭教導我們如何跨出第一步,並且持之以恆,自然會有美滿的成績。

 鼓勵孩子行善
安與菲爾.哈蘭.麥考溫
十六歲的約翰、十三歲的哈里遜

 

約翰(中)還未滿五歲,就有和其它孩子分享玩具的想法。他身旁是弟弟和父母。

 約翰五歲那年,有天和父母、弟弟哈里遜一起坐在夏威夷海灘上,興高采烈地以椰子和衝上岸的木塊作玩具,突然他說:「我真幸運,有這麼多玩具可玩,而且家裡還有。」他的父母有點驚訝,回答他說,他的確幸運,很多孩子連一件玩具都沒有。約翰一聽,哭了出來,說:「為什麼他們沒有玩具?應該送些給他們呀。」
他的父母以為這只是小孩子一時衝動,但約翰回到家裡,立刻開始把零用錢儲蓄起來,準備買玩具送給貧窮的孩子,並叫他的朋友也這麼做。他的父母為了支持他,舉辦披薩餐會,招待那些有意幫助貧窮孩子的家庭。約翰說:「我們只是想讓那些孩子開心一點。」
約翰的母親安認為,孩子做的事情雖然簡單,卻很有意義。為了讓年僅六、七歲的孩子們也能成為志工,她接觸了許多慈善機構:「我打了不少電話,終於獲得一家日間托兒中心的同意,讓約翰和他的朋友珍去探望中心裏的病童。那間中心名叫『塗鴉與嘻笑』。約翰和珍在中心裏跑來跑去,跟病痛纏身,甚至咽喉插著管子的孩子玩耍,毫無隔閡。」
約翰和他的朋友組成「孩子為孩子加油會」(kidscheeringkids.com),至今在聖荷西/南灣區有十九個分會,在路易斯安那州梅塔裡市和奧勒岡州波特蘭市也各有一個分會。約翰現在十六歲,身高一八五公分,讀十年級,是曼羅高中的水球隊明星。他仍然會到聖荷西家庭中心探望孩子,協助他們舉辦嘉年華會。他又和南灣的舞臺天使組織合作,協助殘疾孩子排演《綠野仙蹤》。約翰助人之心,一如當年在夏威夷那樣熱烈。他說:「我要做的,無非是令那些孩子覺得更有希望。」
從小做起
卡西與安迪.索利提斯
二十歲的約翰、十九歲的彼得、十六歲的凱瑟琳
十二年前,卡西的三個孩子還小時,有一次她出席教師家長會,聽到一個中學生講述他籌辦小區服務計畫,當時心想:「我的孩子也要和他一樣,樂於行善,富同情心,懂得和不同背景的孩子相處。」於是卡西聯繫兒童愛心會,並在所居住的鎮上成立了分會。愛心會的工作,是為有意擔任志工的孩子尋找需要幫助的對象。卡西激起了兒女的助人熱忱,只是三個孩子選擇的道路各有不同。
最初約翰無法瞭解為什麼有人需要幫助,見到募捐食物的活動,就說受助者應該去工作。卡西於是用淺顯的話語告訴他,收入和支出未必相等。「他後來也就明白了。」約翰一直牢記母親的教誨,十幾歲開始便教導貧窮家庭的孩子讀書,現在上了大學,依舊如此。
約翰的弟弟彼得十分樂意擔任志工,不但到老人院工作,還為小聯盟勵志隊服務,該組織專門替夢想打棒球的殘疾孩子,尋找年輕運動明星作為導師。至於凱瑟琳,在發放熱食處似乎感到渾身不自在,但致力參與書籍募捐活動,並到老人院為長者服務。此外,她在就讀的中學創辦了天下事學會。
卡西說:「父母身教很重要,例如在商店裡,看到有人拿不到高架上的東西,要主動幫忙;為飢者贈食、寒者贈衣,時時刻刻要發揚為善之心。」
全家參與
蘇珊與麥可.歐維頓
十九歲的愛蜜莉.麥爾絲
蘇珊說:「獨生子女常令父母擔心,他們不懂得與人分享。我們希望女兒可以多和別人相處,瞭解羣體的意義。」
蘇珊和麥可經常鼓勵愛蜜莉和他們一起行善,例如購買聖誕禮物送給窮人、參與青年社團活動等。愛蜜莉就讀中學時,就參加了奧菲莉亞計畫,輔導低年級的女孩學習。然而,當他們響應天主教慈善團體「徵求志工協助難民家庭安居美國」的呼籲時,還不知道任務是那麼困難。
他們負責協助來自東非蒲隆地的一個家庭。家庭的母親在坦尚尼亞的難民營裡過世,剩下丈夫和五個一到十三歲的孩子。
愛蜜莉說:「初次和他們見面時,我們吃了一驚。他們幾乎不會講英語,我們只好打手勢。」她和母親每星期去探望那家人三次。蘇珊協助那位父親安排幾個年紀較大的孩子入學,並把其餘的幾個孩子送到托兒所,好方便他去找工作。麥可則協助他們安裝置物架,並把搖搖晃晃的雙層床弄穩。愛蜜莉說:「我們幫助他們適應美國生活,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例如他們對什麼都很珍惜。我將來的子女要是能有我這樣的體驗就好了。」
邀孩子的朋友一起行善
維吉妮亞.韓森
二十三歲的艾米莉、二十一歲的伊麗莎白.李伯曼
維吉妮亞記得第一次硬拖著長女艾米莉出席全國慈善聯盟會議時,艾米莉百般不願意,又叫又嚷。當時艾米莉就讀七年級,到了「不希望父母在身邊」的年齡,但維吉妮亞不希望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候,只是去商場購買最時髦的牛仔褲,她說:「我希望母女在一起的時間變得更有意義。」
全國慈善聯盟的活動以母女合作為原則。參與聯盟的母親可為女兒選擇服務機構,包括了路上明燈青少年庇護所。這是間專供無家可歸孩子棲身的地方。擔任志工的女孩開始服務之前,會先被安排到這間庇護所參觀。當時是白天,沒有人投宿,維吉妮亞說:「我們看到一張張簡陋的木床,是無家可歸孩子雨天時來睡覺的。那天,我的小女兒伊麗莎白也去了,她看到一張床上有一隻泰迪熊,和家裡的一模一樣,突然深有感觸:『我要不是幸運點,也可能睡在這裡了。』她已懂得推己及人了。」
艾米莉參加芝加哥南區美國教育聯盟志工活動已將近兩年。她記得曾和朋友到另一個少年庇護所服務。「我和朋友晚上會做些小餅乾,第二天早上帶去庇護所,還帶些孩子們愛吃的貝果(bagel,硬麵包圈)。和朋友一起行善,格外開心。」
艾米莉還曾經和朋友一起為特殊奧運的溜冰比賽擔任志工。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為殘障人士服務。」她承認假如沒有朋友在身邊,一個人恐怕會感到有點不自在。
行萬里路,養慈善心
琳達與傑夫.丘奇
十五歲的尼娜、十四歲的喬許、十一歲的蕾秋、十歲的傑科
在聖地亞哥經商的傑夫說:「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會把剩餘的零錢,放進廚房的慈善捐獻箱裡,每年一次把錢捐給他們選定的慈善機構。」
這個慈善捐獻箱傳統,反映了丘奇一家人多年來行善的模式──他們不只是捐出金錢,還會思考、討論。傑夫說:「四個孩子都很不錯,但他們到了懂事的年紀,我就希望他們明白,行善不只是捐錢而已,我希望他們培養行善的熱忱。」
傑夫最關心的是非洲貧窮問題。多年來,他們夫妻經由千禧承諾組織、解放兒童組織這兩個非營利機構,為非洲貧窮人士竭盡心力。去年,他們決定讓幾個孩子近距離看看這些慈善機構的工作。這可不比到迪斯尼遊樂園玩樂。他們先到衣索匹亞南部參觀一個微型水壩,水壩的作用是儲存雨水,供灌溉和飲用。
接著,他們到了肯亞,和鄉下女孩一起打水。這些女孩每天都得為家庭打水,以致無法上學。傑夫說:「她們每天都得扛著沈重的水,走兩小時將近五公里的路。」解放兒童組織正興建一些只有單一教室的學校,學校錫制的屋頂可供蓄積雨水,這樣,至少在雨天,女孩子們就可以上學了。
傑夫說:「那個星期,孩子們親眼看到微型工程的實效,笑得非常燦爛,那是我以前從沒見過的。他們實實在在感到了助人的喜悅。我看在眼裡,高興極了。」

来源:讀者文摘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