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茂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通告

德國魯爾大學著名漢學家馬漢茂(Helmut Martin)教授十年前,一九九九年六月八日去世。

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三十年,馬漢茂教授以他敏銳的感覺,辛勤的工作,為德國社會、學界對於當代中國,當代漢語世界的瞭解、研究留下了清晰、深刻的痕跡。他不僅為德國社會瞭解中國大陸,最先,最迅速並且儘可能全面地介紹了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著述,而且幾乎在第一時間向德國社會和學界介紹了中國知識界、民間的各種聲音。他是最早在德國和西方介紹後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的作品,在時間上幾乎平行地出版介紹了方勵之及其作品的德國漢學家。

九十年代,他又敏感地感到中文世界一個和傳統與西方關係緊密聯繫的另外一種文化社會的出現,而再次首創性地、系統地開始了對於臺灣文學和文化的研究和介紹。

馬漢茂教授不僅是一個非常卓越有特色的漢學家,而且在生活中是一位恪守良知和充滿熱情的人。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大屠殺發生後,他在《法蘭克福匯報》上發起德國社會規模最大的知識份子群體對於這場大屠殺的譴責和對中國民眾的支持。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對於處於困境的中國異議人士,對於臺灣社會在民主轉型中各種需要幫助的人,他總是儘可能地給予各種支持。每一位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會感到他的熱情。

馬漢茂教授的這兩個特點使得他的工作和影響超越了地域和種族,他不僅對德國社會而且對中國社會,中文世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九十年代初期他主持的對於中國當代文化思想的研究項目,和同時期世界上其他地區對於中國問題的研究相比,獨具特點。這個項目的成果不僅對於當代德國社會瞭解研究中國提供了廣泛的資料,而且研究中提出的很多問題對中國大陸和中文世界也產生了持續的、廣泛的影響,這個影響在今後一二十年中還會繼續。在這個研究項目中馬漢茂教授對於中國異議知識份子的影響和幫助也會繼續在中國社會中發酵。

為此,在馬漢茂教授逝世十週年的時候,馬漢茂教授的夫人廖天琪女士,及其家屬,馬漢茂教授生前跨越國家、地區的朋友、同事、學生聯合決定於6月13日在德國科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伯爾故居,《伯爾之家》舉行馬漢茂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會,(Heinrich Boell Haus, Heinrich Boll Str. 22;52372 Kreuzau-Langenbroich)並且同時徵集紀念文章、照片。您的文章和照片可發到以下信箱:

tienchimartin@gmail.com
ke.yan@rub.de


本文留言

作者仲維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