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失樓臺--懷秦觀〈踏莎行〉之貶謫情(圖)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闋詞是秦觀被貶郴州時所作,修辭痕跡很重,首韻"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按照一般語法來理解是行不通的,霧如何失了樓臺?

月如何迷了津渡?其實這兩句就是霧氣太濃看不清樓臺、月色太迷濛看不清津渡。但用了"失"及"迷"字,力道很重,詞人所要經營的就是一種迷離恍惚的情境,"樓臺"和"津渡"都被虛質的霧氣和月色模糊掉、看不清找不著了,這是一種很用力的修辭方式,可見刻意斧鑿的痕跡。

下句"桃源望斷無尋處",以典故重複描述這種迷失的心情,桃花源是現實中尋求不到的理想世界,"望斷"就是望盡,但用了強烈的"斷"字,極力強調找不到桃源。

前三句構成第一重遺憾。接著的"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則為第二重遺憾,詞中人獨自處在客館中,"孤"、"閉"、"寒"字都是內心情緒的外射," 閉春寒"非阻絕了春寒,而是把春寒和人一同關在屋內,更突顯了人物的淒涼苦況。再加上"杜鵑聲裡斜陽暮"的昏黃暮色,情懷更為寥落。

這句"斜陽"和"暮"字的意義重疊,是常被批評家指責的地方,其實"斜陽"是斜日,而"暮"是太陽瀋下去的那一點,是一段時間的變化,並無重複之疑慮。

下片首韻"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這都是與音書有關的典故,朋友不斷的寄信來安慰我,正面看來,是善意的安慰;但從反面來想,則是不斷的提醒我被貶謫郴州,加強了我失志的痛苦,因此構成本詞的第三重遺憾。所以下面緊接"砌成此恨無重數",用"砌"字,很生動的把抽象的"恨"具象化了,前述的遺憾一層一層的堆疊上去、沒有止盡。

可知本詞之所以會採取這麼用力的修辭手段,其實是為了配合激切無奈的貶謫情懷。

最後一韻"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意義非常豐富,有下列幾個可能:

其一、重複兩次"郴"字,強調被貶郴州的落魄心情。

其二、瀟湘的傳說自古就帶著一種神祕的感覺,暗指詞人不知未來的變化究竟會如何。

其三、以問句"為誰流下瀟湘去?"結尾,藝術上有一種延續的流動感,意義上則是陷入了迷惑的疑問,細膩的刻畫出詞中人被貶的複雜心情。


本文留言

作者陳慷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