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破解「眾生之柱」形成之謎 (圖)

 
1995年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天鷹座星雲中用可見光拍攝到的"眾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是哈勃最聲名顯赫的傑作。

近日,美國太空網載文稱,最新研究揭示了太空奇觀"眾生之柱"的形成是在周邊恆星輻射作用下,將氣態塊狀結構推進陰影區域而產生的"陰影效應"導致的。

1995年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天鷹座星雲中用可見光拍攝到的"眾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就是其中之一。該圖片之壯觀絢麗被譽為十大宇宙不可思議景象之首,亦是哈勃最聲名顯赫的傑作。

"眾生之柱"位於天鷹座星雲的巨蛇座恆星形成區域,由塵埃和氣體雲柱組成,能誕生新的恆星,因此又被稱為"恆星子宮"。其距地7,000光年之遙,這意味著人類現在看見的"眾生之柱"其實是它7,000年前的模樣。此前一直認為該現象的形成很可能與周邊超大質量恆星的光化電離有關,但均找不到確切證據。

愛爾蘭都柏林高等研究學院天體物理學專家們認為,其原因應歸為"陰影效應"。這是一個無線通信系統的說法,由於大型建築物和其他物體對電波的傳輸路徑的阻擋而在傳播接收區域上形成半盲區,從而出現電磁場陰影,這種隨移動臺位置的不斷變化而引起的接收點場強中值的起伏,就是"陰影效應"。

而對於宇宙學、光化電離或光蒸發會發生於當恆星釋放強輻射激勵中立氣體雲形成電離氣體熾熱外層的過程中,熾熱外層噴射的熱氣體像爆炸物一樣快速膨脹,向外釋放衝擊波進入所有的周邊氣態塊狀結構。

而最新的模擬顯示,氣態塊狀結構進入到宇宙氣體和灰塵構成的黑暗區域後,形成了密集的結狀結構。結狀結構附近的陰影將過濾強紫外線輻射,而這些紫外線輻射可能影響其後氣態結構的形成。因而,儘管輻射轟炸產生的氣體不穩定性也可作為"眾生之柱"的形成因素之一,但"陰影效應"應是主要原因。

4月22日,在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召開的"天文學和太空科學周"的活動上,研究人員宣布了以上結果。"眾生之柱"形成之謎的破解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的理解宇宙中柱狀結構或類似的氣體環境。

本文留言

作者大紀元編輯部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